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92期 三版:专题报道 本期共4版

查看往期

如何做好读书的“选择题”?

作者:记者 周健 学生记者 胡英凡

2024-05-12 10:20:15

电子书的广泛使用会不会使纸质书受到冷落?网络文学对经典作品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在日益扩张的浩瀚书海中去芜存菁?很多时候,读书的“选择题”并没有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当读者站在更多的选择面前,做到善读书、读好书,似乎成为更大的挑战。


第一题:电子书还是纸质书

“纸质书具有一种特殊的触感和书香,更容易让人感受到知识的厚重与深沉,使人沉浸在书的世界中远离喧嚣。”然而不可否认,生活的碎片化和快节奏已然让阅读环境发生了变化。“电子书轻便易携,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它还有海量的存储空间、强大的搜索和注释功能,能够大大提升我们阅读文献的效率。”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石永佳说。


电子书和纸质书各有千秋,而文学院2022级本科生张毓悦更多时候仍保留着读纸质书的习惯,“虽然电子书让我们告别了沉重的书包和昂贵的购书费用,但纸质书的整体感更强,读书时我们可以随意批注、前后翻阅,更有利于对全书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更有助于进行深入的思考。”


因为阅读方式的改变,阅读早已不止于书斋。图书馆、宿舍、书店、公园、地铁……处处都是读书好去处。只要读者们坚守阅读初心、保持阅读习惯,根据自己的需要取长补短,选择不同的读书方式,便能让纸质书和电子书达到“美美与共”的理想状态,收获更宽广的阅读渠道、更多元的读书空间、更充实的读书体验。


第二题:网络文学还是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作品具有典范性、权威性,被文学史书写,被人们反复阅读品味,与不同时代的读者产生共鸣;而网络文学依托互联网发展,受市场影响大,更能提供暂时的情绪价值和休闲需求。在一切文学成为经典之前,都经历过依靠当时的媒介进行传播,而后被时间和读者筛选的过程。


“虽然与经典作品相比,网络文学的文化和美学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和确定,但网文的形式灵活多样,题材贴近生活,话题紧跟热点,在年轻读者中间很受欢迎读者。不过,网文质量参差不齐,读的时候必须具备一定的鉴别力和克制力。”网文爱好者石永佳说。


“相对于读经典费时费力,大家读网文就像看其他app平台一样轻松随意,很多时候是为了消遣和放松,但网文很难从网络世界突围,与所有大众见面。”在文学院李雅琪副教授看来,网文与其说是文学,不如说是面向消费的网络文字生产,“我建议同学们多阅读文学经典,从中汲取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精粹。”


第三题:如何选出好书?

今年年初,一本名为《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的书一经出版便迎来阅读热潮,豆瓣评分很快飙升至9.1。它的作者,便是我校校友杨素秋。在高校工作的她一直扮演着读书人、教书人的角色。而一段特殊的图书馆修建工作经历,让她多了一重身份——公共选书人。


在筹建碑林区图书馆的过程中,她面临的一大难题便是选书。杨素秋以普通民众阅读需求为主,突破自我的读书旨趣和范围,扑进书山里挑出书,先放入文学经典,再搜集畅销书,从各种清单上搜索读者可能感兴趣的书目,辗转古旧书店,咨询专业老师和爱书人士,对各方给出的书目反复斟酌,秉持着一股较真的劲儿,打造出一个“接地气”又尽力浇灌更多读者心灵的公共文化空间。


如何选书,并没有现成路径,正如杨素秋的选书之旅给予我们的启示 ——“每个人与书籍共振的部位不同,哪本书‘有用’,哪本书‘无用’,你得打开自己,去碰撞,其他人并不能替你做出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