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78期 三版:三版综合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大抓基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2022年度基层党建亮点项目成果摘登(二)

作者:

2023-07-15 17:37:56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学校于2022年起设立“基层党建书记年度履职亮点项目”,各二级党委(党总支)积极探索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厚植富有师大特色的基层党建根基。为加强交流学习借鉴,本报继续对部分2022年度基层党建亮点项目成果进行刊登。


坚持党管人才,引导教师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 心理学院党委


心理学院党委聚焦人才队伍建设根本,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创新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着力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的新时代“大先生”,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健全党管人才机制。学院党委成立书记、院长为组长的人才队伍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党委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完善党委人才联系制度、班子联系人才团队机制,党委委员分别联系国家级、省级人才和二级教授,班子成员分别联系四个教研团队,经常性关心思想、关心事业、关心生活。强化政治引领,发挥专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建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3名教师党支部书记分别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工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围绕学科汇聚英才,助力人才成长发展。学院党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学科导向,聚焦学科特色优势方向和发展目标,分析学科人才队伍现状,提高队伍建设针对性。建立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和国家级、省级人才称号申报人员数据库。发挥重大项目、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枢纽凝聚作用,围绕航空航天心理与人因工程等优势方向,吸纳青年教师进入团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完善博士后培养与发展机制,将博士后人员融进学术团队,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学院党委积极引导教师胸怀“国之大者”,传承“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化师德典型选树,挖掘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刘泽如先生的教育思想和革命事迹,凝练形成“泽如精神”,深化学院文化建设,汇聚奋进士气。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先和人才遴选等方面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要求全体教师规范职业行为,严守师德底线。



强化党建引领,实现双融双促


□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探索双融双促党建新模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党建引领工作成绩显著。学院党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邀请校领导为师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带头讲授专题党课37次,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2022年,学院党委入选陕西高校第三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工无机化学党支部入选陕西高校第三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荣获“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新增国家级人才称号2人次,省部级人才称号5人次。积极吸纳2名国家级人才向党组织靠拢。


凝聚先锋力量,建强战斗堡垒,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喜人。学院党委完善党支部书记“选、育、管、用”贯通机制,积极开展“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聘国家级和省级人才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学院全国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顺利通过验收。教师党支部牵头开展课程思政、项目建设和教材编写。各支部以培养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批判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五有”人才为目标,通过支部共建联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用“党建+教育科研”模式,使教学科研成为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新载体和新途径。一年来,学院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子课题4项,承担横向项目19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自然奖二等奖1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3项。


强化育人理念,凝聚党建合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院党委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核心,实施铸魂工程、强基工程、领航工程、品牌工程的“党建1+4”工程。完善“导学、导教、导人生、导规划”导学体系,创建“教授接待日”“化学基础教育名师讲堂”“导师下午茶”和“Chemistry Frontier ”本科生学术沙龙等党建特色品牌。2022年度应用化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生全年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79篇,其中研究生发表一区论文52篇、标志性期刊论文12篇,1篇博士毕业论文入选2022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22届毕业生深造率居全校第一、就业率居全校第四。



丹青育人,推动思想引领入脑入心


□ 美术学院党委


美术学院党委以丹青育人工作为抓手,突出政治性、实践性和艺术性“三个融合”,营造立体化沉浸式党建引领氛围,使新时代党员教育更“活”更“美”,进一步提升党建辐射力,扩大美育覆盖面,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有力推动学院事业发展。


念初心,丹青绘就赤子情。学院党委树立“丹青育人、思政为先,思想引领、丹青为用”的工作理念,探索“党建+专业”新模式。学院党委策划的“陕西党史人物漫画”活动被共青团陕西省委官微推送,“百名学子手绘百米长卷,向党百年献礼”活动反响热烈。学院党委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学生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画像;组织师生参与浙江省委宣传部“迎接建党百年,为百位烈士画像”大型公益活动,圆满完成了为三位革命烈士绘制肖像任务。


树自信,笔墨书写学子心。学院党委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特色,以文化自信助力学子成长,承办“清风沐三秦、献礼二十大”廉洁文化书法展,推进美育文化与廉洁文化、校园文化深度融合;以学院师生为参与主体的毛笔题写银杏叶书签活动受到央视关注和报道;积极策划“非遗寻访与传承”活动,定期推出“传统节气背后的文化”系列微信推文,营造“以文化传承为己任、以优秀文化育人化心”的浓厚氛围。


扛责任,实践铸就青年魂。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组织师生为安康市岚皋县“巴山样子·杨家院子”非遗文化小镇量身打造了视觉形象方案,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展现时代担当;疫情防控期间,师生积极创作《在校学习生活指南》《新生报到注意事项》等动画作品,在学校网站、公共电子屏上播放宣传;师生党员带头创作抗击疫情主题书画作品,汇聚以“艺”战“疫”力量;本科生创作的绘画长卷作为我校2022届毕业生礼物,表达了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建好“小红烛工作室”,敬老育人传师表


□ 离退休党委


“小红烛工作室”是离退休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的具体实践,将“让党放心,让老同志满意”的老龄工作目标与“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通过银龄育人活动和志愿实践活动,深入推动为老服务工作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积极融入“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加强组织统筹,创新工作模式。离退休党委注重将党建资源与育人资源相融合,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了《陕西师范大学小红烛工作室章程》等系列制度,细化管理体系,完善运行机制;成立了工作统筹团队、党团共建团队、智能助老服务团队、学术传承团队及新媒体运营团队等5大服务团队,完善纳新、管理、表彰机制,确保组织健全完善、活动丰富有序、运行规范顺畅。


发挥育人优势,搭建互动平台。通过“小红烛工作室”搭建育人平台,充分发挥老党员老教授老同志余热。先后组织协办“百名老党员与青年师生共话百年党史”老党员与青年党员系列座谈、“百年青春心向党 引航青年共奋进”老党员与青年团员系列座谈及银龄讲坛系列活动,百余名老同志与来自各学院的1100余名青年学子互助结对、交流座谈,共同分享党的故事、教育的故事、成长的故事,实现“以老带新传帮带、以新促老共成长”。


汇聚青春力量,丰富服务内涵。组织“小红烛工作室”深入开展“智慧助老”行动。通过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建立“一对一”结对辅导、创建智慧助老线上交流群、设立日常服务点等,帮助老同志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能便捷生活。为满足老同志多样化需求,在发放慰问品、陪同看病拿药、整理文稿课件等方面提供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小红烛工作室”共吸纳932位大学生参与,累计为老同志提供各种服务2730人次,总志愿服务时长达3202小时。


红烛接续奋斗,彰显品牌效应。“小红烛工作室”在青老互动中增强老党员老教师老同志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发扬“长者风范”,传承“红烛精神”;在“面对面”“一对一”志愿服务实践中进行思想浸润,以坚定的政治信念、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育人情怀感召青年学子,强化西部红烛薪火相传的责任担当。相关工作被教育部老干部局官微、陕西省教育厅网站报道,并在教育部老干部工作会议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