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74期 三版:三版综合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漫步文字密林 浸润馥郁书香——走近陕师青年的阅读世界

作者:本期策划 贾 举 学生记者 聂艺莹 王羽珊 彭旭阳

2023-05-07 13:54:11

最是书香能致远。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切实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踏着阅读的阶梯,时代新人正在拔节成长。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陕师青年的阅读世界。


遨游书海,

品味思想盛宴


春日的师大校园繁花似锦,暖意浓浓,图书馆、教学楼、校友林、昆明湖畔……随处可见师大学子读书的身影,花香与书香飘散在每一个角落。近日,我校图书馆一年一度的图书阅读报告出炉。在备受关注的“读者借阅top10”排行榜上,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闫岩共借阅522册次,位居学生借阅榜首;文学院退休教师魏耕原共借阅233册次,位居教师借阅榜首。


烛照学子,书影婆娑。作为“教师的摇篮”,陕西师大人文荟萃,阅读文化源远流长,读书氛围浓郁芬芳。在近8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陕师青年自觉传承践行“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主动秉承“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优良学风,选择以书为伴、以书为友,在校园内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书传统。


阅读报告显示,我校2022年图书馆全年读者进馆总量为1015552人次,其中雁塔馆区333048人次,长安馆区682504人次。文学院、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和历史文化学院入馆人次位居前三,借阅量分别为26053册、7964册和13423册。


在所借阅的中文书籍中,作家梁晓声的《人世间》共外借136次,成为外借榜单第一名,《平凡的世界》《红楼梦》紧随其后,深受青年学子的喜爱。经过多次预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2级本科生韩放最近终于成功借到了三卷本的《平凡的世界》。他说,“阅读让我充满力量,也充满乐趣。除了专业书籍,我涉猎了大量人文社科类的图书。我认为理科生更需要人文精神的熏陶。而《平凡的世界》就是一部让人流泪,但又给人精神力量的好书!”


遨游书海,品味思想盛宴。在过去的一年里,金庸、毛姆、老舍、鲁迅仍是全校师生检索的热词。当被问及2022年读过的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时,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本科生刘丹虹说:“我很喜欢《法治的细节》这本书,它讲的是有关法学的内容,书中的很多理论都让我受益匪浅。希望自己可以像书里写的那样,成为一个勇敢去追求自己理想和信仰的人。”


分享打卡,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每天清晨,吟着《晨读手册》上的唐诗宋词,文学院本科生欧阳昕开启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多年来,无论天气阴晴雨雪,总有一群青年学子伫立在长安、雁塔两校区图书馆的大厅。他们手捧经典,默诵吟哦,用诗词歌赋传递智慧,以朗朗书声迎来校园的第一缕晨光。


图书馆研究发展部馆员姚明礼清晰地记得,去年10月21日,2022读书节·经典晨读活动发布招募令,仅1天时间,600限额全部抢空。10月30日,《晨读手册》终于印刷、分发完毕,经典晨读活动蓄势待发。11月1日,经典晨读活动正式开始。这样的经典晨读活动我校已连续举办了五年。


“‘荷戈御胡骑’这句,虽然胡骑(qí)是词组,但是这首诗末尾四声居多,读胡骑(jì)会不会更准确呢?”“我觉得应该读四声,背负的意思。”……在经典晨读的打卡群里,同学们针对发音、语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进入经典晨读的打卡群,姚明礼展示了我校一位留学生的留言:“打卡第四天,今天读了《冯至全集》,作为外国人读起来有点难,需要查阅许多资料、读音,但是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非常值得,接下来要继续坚持!”


逐字注解,逐句翻译,通篇圈点批注……一名理科生“晒”出了自己认真啃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痕迹,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注解无不诠释着辛勤的付出和努力。如今,在打卡平台通过“晒”自己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阅读心得、读书批注,分享阅读的收获和乐趣,交流读书的困惑与感悟,已成为师大学子的日常。


四季轮转,师大校园里的各类读书打卡活动从未间断。2023年春节寒假期间,外国语学院2020级翻译专业的王可懿报名参加了教务处联合各学院举办的“悦读寒假,走进经典”本科生读书会和图书馆举办的“云端共读,以书之名”21天阅读打卡活动。


“和同学一起参加打卡活动让我不仅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克服了自己的拖延症。通过打卡我可以浏览其他同学写下的感想,或聆听本科生读书会中老师的导读课,这些都可以帮助我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王可懿表示,以打卡写感想、写读书报告的方式让读书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助于让自己平日里忙碌躁动的心情得到平复,“读书打卡活动于我而言不是一种被动的选择,而是愉快的享受。”


学以致知,

在书香浸润中激扬青春


2022年秋,我校马列理论读书社成立了“星火”读书班。50多位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汇聚一堂,共同研学马列理论经典。看到同学们对学习马列理论经典的热情如此高涨,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马列理论读书社社长赵梓涵表示,“我不能辜负同学们的热情,要把经典中的理论知识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选择阅读书目、确定讨论题目、督促自主阅读、组织集体讨论……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星火”读书班的学习计划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周一次的阅读活动也几乎从未间断。在读书会上,同学们集中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共产党宣言》等文章与书籍。为了让理论学习更加“接地气”“聚人气”,读书班的讨论与学习始终紧密围绕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展开。赵梓涵介绍,“为了能够将复杂艰深的理论准确无误、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大家,在每次读书会开展前领学人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是同学们自主阅读与努力学习的见证;每一次读书会的讨论总是视角多元、话题不断,这是同学们敏锐感知与体察生活的表现。”


“‘星火’读书班的成员具有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因此我们讨论的视角、观点、维度会非常多元,这对于读书班的学员来说,每周的阅读与学习就是一次探寻之旅。”赵梓涵坦言,尽管自己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对大家讨论的有些专业问题也并非全知全会,总能发现很多以前自己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收获许多从未了解过的知识。


快乐阅读,

从字里行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4月15日,大型历史原创戏剧《元圣周公》在我校长安校区成功上演。该剧编剧是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黄宇迪。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书虫”,黄宇迪2022年在图书馆一共借阅了182本书。他说,学习语言文学本就需要通过长期的海量阅读来不断充实自己,大学期间自己还选修了哲学书院的课程,庞杂而艰巨的阅读任务摆在了面前。而面对阅读的压力,黄宇迪却表现得很轻松。在他看来,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况且文史哲不分家,除了学习诗词、戏曲、历史,广泛涉猎文化史、思想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为戏剧《元圣周公》的编剧,黄宇迪平时对周文化有着特别的兴趣。为了写好人生的第一部剧本,他深入研读了与周代相关的历史与文化研究成果。他坦言:“周代历史比较复杂,文献阅读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更加困难的是,如何将史书中对周公干巴巴的描述,转变为生动的剧本形象。”这种体验既不同于以熟记书中知识点为目的的阅读,也不同于为了扩展自己的视野而进行的阅读,而是需要充分调动想象力的阅读,从史书中的只言片语,想象周公其人会面临什么困境、会怎样行事……黄宇迪从史书中按图索骥,描摹出了一个丰富饱满、多元立体的“周公”形象。


对于黄宇迪来说,这是一场颇为新奇且具有挑战的体验。面对不同学者对周代研究的矛盾、观点的碰撞,他在老师的帮助下抽丝剥茧,拆解并摸熟了复杂的历史背景。黄宇迪表示,阅读帮助自己远离了浮躁喧嚣,更加沉静地从字里行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定位,并朝着心中的目标努力前行。

青春端正好,读书正当时。在奋力奔跑的青春赛道上,陕师青年选择在高质量的阅读中汲取奋进力量,在馥郁的书香浸润中增长知识才干,让书香丰盈人生,让真理照亮心灵。他们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期待青春之花更加茂盛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