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61期 八版:八版副刊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踔厉奋发,笃行致远——致即将远行的毕业学子

作者:

2022-07-20 19:40:40

1983年6月,一个火热的季节。我在师大读完大学本科,就要离校了。经过雁塔校区的西门口时,我抬头看着“陕西师范大学”这几个字,百感交集,不忍离去。此时遇见从校外买菜回来,曾给我们讲授过“中世史”的张盛健老师。我马上迎上去说:“张老师,学生要毕业离校了,临行匆匆,没有亲自到老师家辞行,实在对不起!”张老师非常豪气地说:“成军啊,你说错了。临行匆匆,不拘礼节。成大事者,要勇于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啊!我现在为你送行。”张老师放下菜篮,神情庄重地将我的衣袖拂了下,又将我上衣最上边的衣扣扣好,大声对我说:“勇敢地走吧,不要回头噢。”我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迈开大步向前走去。我走了很远再回过头时,发现张老师还站在那里看着我。


后来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为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呢?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讲,毕业典礼是一种仪式。通过这个仪式,使毕业生深刻总结过去的成绩,在告别过去的同时能够全身心地迎接和面对新的挑战。因此,毕业典礼在学生的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老师的寄语将成为学生不断取得新成绩的重要动力。


一个人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历史文化学院著名教授、老系主任、全国政协委员郑庆云老师在他的80寿辰时对学生们说:“我自己的一切经历都证明了我个人的发展是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是同陕师大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是同历史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我的微信名为“心在高原”,这个名字有着独特的来历。1997年,我公派出国到美国伯克利,住在当地的大学村。这个地方距海边只有约一公里 ,我几乎每天晚上到海边散步,远眺大海那边我亲爱的伟大的祖国。这时,我心里总是吟颂着苏格兰著名诗人彭斯的诗歌:“我的心不在这里啊,我的心在高原!”“不管我上哪里啊,我的心呀在高原!”彭斯在诗里所说的“高原”指苏格兰高原,而我的“高原”却是我亲爱祖国。热爱祖国的信念一直支撑着我回到母校,继续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可以说,热爱祖国、关心国运,是每个有志的中华学人建立自己人生成就所必备的思想基础,这也是一代代中华学人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不竭的精神源泉。


我毕业的当年,工作由国家统一分配。但当年的分配方案和我们的预期差距很大。母亲到学校来看我,我跟她诉说了内心的不安和恐慌。母亲给我讲了一段话,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第一句话,听国家的话。她老人家说,现在你是国家的人,应该想的是国家的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国家把你分到什么地方,你就到什么地方去。


第二句话,好男儿志在四方。母亲说,离家远了,想爸爸妈妈了,这都不要紧,现在交通方便,你可以回来,我们想你时也可以去看你。老想在家乡转悠,多没出息呀!


第三句话,自己的路自己走。母亲告诉我,一定要记住,当你考虑毕业的问题时,一定不能只顾爸爸妈妈。因为父母只能陪你一阵子,不能陪你一辈子。你自己的路,最后还得靠自己去走。


第四句话,艺不压身。母亲的最后这句话让我终生铭记:只要自己有本事,在哪都会闪光。如果自己没本事,离家越近,家里人反而越会替你担心。所以,人生最终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那才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郑庆云老师是对我一生影响很大的几位老师之一。2013年春天,得知他突然去世,我感到非常难过。告别仪式的那天早上,我本想去送郑老师最后一程,但又要给本科生上课,内心很纠结。郑庆云老师生前一直教导我们——课比天大!我悲恸地走上了讲台。当讲到一半时,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竟至于泣不成声。这是我在讲台上的唯一一次失态。回到雁塔校区的银杏坡,我看到郑老师的讣告被风雨吹破,即将要掉落到地上,我马上小心翼翼地收起来,现在这个讣告还放在我的工作间的书架上。


我是有一些自知之明的。一是天资并不聪颖,二是没有书香家风的熏陶,三是后天的学习基础也不厚实。因此,只有认真才方可稍补其缺。直到现在,若是第二天早上有课,我都会整晚不睡觉,因为担心睡过头而耽误了上课。


说一千,道一万,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就是一定要对自己的工作有敬畏感,要有认真工作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获得立身之本,才有可能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每一个学生都是老师们精心雕琢的杰作,数年的学习生涯,也成就了一世难忘的师生情谊。这份情谊比天高比海深。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蓦然想起李白的《送友人》诗篇,与即将远行的学子共勉: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作者系历史文化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