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58期 五版:五版综合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光影间 故事里 我在师大学皮影

作者:学生记者 邢瑞 明楚雷 苏语彤 摄影 明楚雷 张子怡

2022-06-10 17:15:44

“女儿,你在哪里呀?”博物馆西附楼四层,“皮影与表演实践”选修课教室里传出阵阵抑扬顿挫的“寻女声”,唱腔班的2020级本科生窦婕正在学习演唱皮影戏《三打白骨精》选段。扮演白骨精所化的寻女老婆婆,对她来说是破天荒头一回,“这门课很抢手,虽然要在周末上,但是能和我们的传统文化皮影这么近距离接触,机会难得,一定不能错过。”


白幕为布,光影造台,穿过走廊,签手练习班的教室门半掩着,传出敲锣打鼓的演奏声。推开门,空旷的教室里,一束黄光打在白布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魏金全老师和签手班的学生们正挤在不大的白幕后面,头挨着头,手舞竹签,控制着影人的一举一动。同学们一遍遍地练习如何让人物自然地进场,又如何流畅且恰当地完成动作。“咚恰咚恰,哎,走”,魏金全带着关中口音,严肃又不失幽默地指导着学生们。从最初手忙脚乱地完成一个动作,到现在连贯从容地完成一组动作,魏金全关注着同学们的点滴进步。“皮影,真是咱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啊!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能让更多娃娃们了解皮影,感受它的魅力。”魏金全语气里有感慨亦有憧憬。


在这栋小楼里,还有一间大门紧闭、鸦雀无声的教室。与唱腔的抑扬顿挫、签手的活泼灵动截然不同,雕刻班的同学屏声静气,凝神专注。枣木台面上,学生们用一把平角刻刀小心而有力地划在不大的牛皮上,一个直线构成的图案就能完成,换上把斜角刻刀,手指转动牛皮,更为复杂的曲线图案便跃然而出。


台案上,一双格外粗糙的手引人注意,手心里的茧子诉说着这双手的主人周郎对皮影的热爱。文学院2018级本科生周郎选修皮影课程已有两年,最初他只能雕刻出道具人物的大体形态,如今已能雕刻更为精细的装饰图案,“我会根据老师提供的皮影人物范本刻出外形轮廓,然后自己设计面部表情和装饰图案。”他拿出自己最新雕刻的作品,皮影人物身形完整,祥云纹理分明,片片雪花纹更显精细。


“皮影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这是周郎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的最大收获。2020年11月,周郎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场皮影专场展演。展演前夕,晚上10点,雕刻工坊依旧灯火通明,周郎和非遗传承人赵增涛正紧锣密鼓地为原创剧《姑娘与豹子》加工道具。这个讲述善恶的民间故事,在学生们的再度创作中重现生机,并作为压轴节目在“影戏乾坤,古韵新辞”大学生皮影艺术协会成立大会暨汇报演出中进行表演。技艺之外,课堂之余,周郎钟爱收藏皮影和相关书籍。他举起一片收藏已久的皮影,“早期表演没有电灯,这都是煤油灯熏过的痕迹。”透过灯光,皮影的光彩和纹路清晰可见。


和周郎一样,2019级公费师范生孙嘉涵在大学生皮影艺术协会刚刚成立时便加入其中,两年过去,她现在已是社团的社长。“以前,皮影对我而言只是兴趣爱好,成为社长后,皮影成为了一种责任。”在组织社团纳新、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她逐渐感受到一种信念和使命感,“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自己去思考、策划、组织安排。慢慢地,我对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即将走上三尺讲台,孙嘉涵有了新的想法,“我想带着这份责任去推广皮影,尽自己的力量,将皮影这门古老的艺术引入中小学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