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46期 八版:八版副刊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我的从教之路

作者:孙坚

2021-09-25 17:03:58

1984年,高考失利后我在农村老家种地,之后在二哥的帮助下去一个煤矿参加了工作。碰巧,那时煤矿子弟学校有老师“高就”到市里工作,我便有机会成了子校的老师。1985年,我拿起了教鞭,开启了自己的教书生涯,37年间,除了上学进修,我从未离开过讲台,从未离开过学生——我的快乐之源。


我的第一堂课是小学一年级的美术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在圆内画小方格,告诉娃娃们这是葵花。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你的葵花没有籽”。学生们哈哈大笑,我说这是葵花小时候的模样,籽还没长出来。说着,我又拿起粉笔,“现在葵花要长籽啦”。孩子们的天真好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告诉自己,从教不能误人子弟!


后来,学校的领导安排我上英语课。这一上,便和英语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事外语教学成了我的终身职业,并乐此不疲。


如何顺利完成大学教育一直是我的念想。1985年,国家恢复成人教育制度的第二年,我走进了成人高招的考场并顺利通过考试,被录取到洛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今洛阳师范学院)英语系学习。在这里我有幸遇到了来自China Reconstructs (今China Today)的首席翻译刘宗仁先生,刘老师耐心地纠正我的发音,单独让我跟着他读课文,逐字逐句为我修改英语文章。刘先生回到北京后,我还把自己写的文章邮寄给他,有2篇英语散文经他修改发表了。


1987年,专科毕业后我回到了子校,因煤矿发生事故,学校停办,我辗转来到陕县一中(现改为二中),开始教高中英语。那时候,我对教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书之人必先爱人,育人之人必先育己。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我收获了学生们的爱戴、家长的尊敬,还有一大堆荣誉证书。直至现在,一旦得知我回老家,我的一大群学生便会云集陋室,共话“一中”岁月。


出于对英语文学的痴迷,我重新调整了人生目标——做英语文学的研究者和从业者。于是,教书之余,我常挑灯夜战,如饥似渴地阅读能找到的英语文学名著。那时候,我常白天围着学生备战高考,夜晚陪着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畅游。


1992年,我再次走进成人高招考场,并于当年9月考入河南教育学院,开始攻读英语本科。毕业后,我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师从杜瑞清先生和惠宇先生。毕业后有幸到了陕西师范大学执教。期间,在美国文学研究的旗帜性人物杨仁敬先生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学位。前几年,还受国家资助赴美访学,与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Richard Powers合作研究,收获颇大。在此期间,我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见识。


践行初心,站好讲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年我一直这样告诫自己。我深知自己是在“教教人之人,育育才之才”,我的影响将随着弟子像蒲公英一样传遍山山水水。不觉间,已人到中年,再过若干年也将放下教鞭,想象自己也能像弗兰克林那样看云卷云舒,写写画画检讨人生,不为别的,只为涤洗灵魂。


一阵清风徐来,送来丹桂之香,我贪婪地吸上一口,下楼去迎接新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