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42期 七版:七版综合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信息时代,学习如何轻行? ——师大学生无纸化学习调查

作者:学生记者 雷欣 吴爱琦 刘学猛

2021-06-17 17:50:30

无纸化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不使用纸张的新型学习方式。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就在《未来之路》中向全世界发出预言般的宣称:“20年后纸质出版将会消失,无纸书包、无纸办公、无纸阅读等将逐渐实现,人们只要一台电脑就可以了。”虽然他的预言在今天并没有完全实现,但随着科技发展,手机、电脑等工具的普及,无纸化学习已经成为现实。


新浪潮下了解并学会运用无纸化方式进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本期调查,让我们共同跟随学生记者的脚步,去了解师大学生无纸化学习现状。

   

学无“纸”境:师大学生学习新方式


行走在校园,往往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很多同学的书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小的平板;图书馆内,沙沙的笔触声伴着嗒嗒的键盘敲击,有人翻过书页,凝眉思索,有人滑动屏幕,细细审阅;教室中,纸面留下遒劲字迹,屏幕显示清晰标记,同学们低头记录老师强调的知识点;宿舍里,书架上的教材与电脑播放的网课相互呼应……当读书人变成网民,当屏幕开始逐渐取代纸张,“无纸化”确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本次调查通过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在师大学子中随机抽样。调查覆盖本科生四个年级和多个专业。回收有效问卷390份,其中女性占比84.62%,男性占比15.38%,与我校男女生人数比例基本一致。


调查显示,59.36%同学倾向于纸质媒介学习,40.64%的同学倾向于无纸化学习。虽然无纸化学习渐成为潮流,但传统的纸质媒介学习在当下同学们的学习之中依旧占有很大优势。


选择“从不使用”无纸化媒介进行学习的同学人数为0,选择“偶尔使用”的同学人数占比53.85%,选择“经常使用”的同学占比46.15%。而在已经使用“无纸化”进行学习的同学中,有79.49%的同学是从大学开始的。


由此可见,虽然传统纸质媒介学习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新兴的无纸化学习方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进入大学以来,同学们所学专业需要无纸化学习的也已超过半数,占调查人数的57.69%。同学们主要使用电脑、手机和平板进行学习,学习内容比较广泛,包括上网课、记笔记、线上作业、考试、写论文等等。


就使用场合而言,宿舍占比最大,为38.46%,其次是图书馆,为30.77%,然后是课堂,占比17.95%,其余使用场合共占比12.82%。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由于无纸化学习进课堂涉及教学环节、硬件设施、教育观念等的改变,其普遍化还有一段路要走。无纸化学习正在成为当下学习之潮流,势不可挡,该如何认识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利弊呢?


无纸化利弊:瑕瑜互见,长短并存


无纸化学习依托电子设备,正逐渐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调查显示,操作起来简单快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信息获取和合作交流更方便,储存容量大、保存时间长是师大学子青睐无纸化学习的主要原因,而与之相对的,分散注意力,损害健康,造成手写尴尬等又是这一新型学习方式带给同学们的困扰。


“利用电子设备拍下PPT,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补充和勾画,能快速形成一份课堂笔记,效率很高。”文学院2019级蒋梦婷说。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阿茹罕也认为,“上课时可以直接在课件的相应位置将老师补充的内容补写在旁边,有益于课后复习。”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2019级赵紫竹却有不同的看法,“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确实是快了不少,但在课堂上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手机,很容易被各种无关信息吸引而分心。”电子设备上琳琅满目的新闻、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app层出不穷,同学们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反而荒废了学习时光。


电子设备的多样化功能具有分散注意力的风险,但大多数同学又认为这对于多方面获取信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通过无纸化学习平台,我能在遇到学习难题时即刻询问老师同学或上网查询,交流起来很方便”,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杨圆圆坦言。但同时她也表示,长期盯着电子屏幕也难免对视力、肩颈健康等带来负面影响。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任常斌却认为只要自己能合理地安排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就不用太过担心健康的问题。


面对无纸化的趋势,“手写尴尬”是另一个被同学们反复提及的问题。比起拿起纸笔,以工整遒劲的字迹记录所学所得,无纸化的学习缺少了一些仪式感,且常有提笔忘字的状况出现。不过在这一点上,科技的进步似乎提供了解决方案,有同学指出,现在很多的电子设备也可以选择手写记录,是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电子化学习错漏处只要撤销就好,减少了浪费”。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2019级马纯洁从环保的角度肯定了无纸化学习的优势。不同于中学时期背着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教辅资料和文具的大书包,现在的她只需要带上轻便的电子设备便可以完成一天的学习。


无纸化的“优劣之争”不休,调查显示,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同学是将无纸化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才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学习体系,文学院2018级吴欢欢同学正是其中的一员,她认为“要加强自己的信息筛选处理能力,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媒介,无纸化学习与纸质学习配合着来,才能相得益彰。”


借助科技的翅膀,无纸化为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无纸化还是传统方式,学习的根本在于思考,而媒介只是辅助,无纸化带来的种种便利,并不意味着可以在学习上偷懒“摸鱼”。

   

去芜存菁:正确把握无纸化学习方向


综合前一部分的利弊分析,不难发现无纸化学习对每个人影响各不相同,在规避优劣中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面对无纸化学习,师大学子有不同的声音要发出,也牵引出关于无纸化学习的一些思考。


我支持,提建议。“在大一的整个学年里,我通过无纸化学习,收获到了许多。任务完成的高效性、学习工作的协同性在我看来是最大的亮点。”计算机科学学院2020级张佳怡说道。她认为不下载娱乐软件是一个提高注意力的好方法,就算一时需要,也可以临时下载。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姚芊芊也分享了一个小技巧:“我会关闭软件通知权限。软件推送通知会打乱注意力,在休息时间查看回复是最好的选择。分配好使用每个app的时间,减少无意义的重复工作”


我反对,倡纸质。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18级贺佳贝说,“百年前的物理学家通过纸张向后人传递了自己的思想,今天的我依然在用同一种方式进行书写。笔尖和纸张的摩擦声,百年前如此,百年后依旧不变。纸质带给我的真实感和历史感是电子产品无法替代的。”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2017级刘浩认为,“对于学生来说,电子产品的投入无异于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在享受平板等的便利之前,它的高昂的支出也让一部分人望而却步。”


我中立,我自律。随着社会发展,新兴潮流很多,但如何去与新鲜事物自处,还是要有对自我清晰的审视和合适的定位。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刘汶萱说,“无纸化学习对于我来说,帮助最大的并不是提供了便利,而是真正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愿意付出行动去统筹好自己的学业并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即使在将来更新的技术出现,最终决定我前进道路与长度的还是我自己。”


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孝祥老师建议,“同学们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和学习能力,理性选择最佳的、适合自己的电子设备来助力学习,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切勿盲目跟风,做到纸质化学习和无纸化学习的有机结合。”在他看来,信息时代便捷的学习手段给予学子的重要启示是:应该借助无纸化的东风,真正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无论是使用电子设备的无纸化学习还是传统的纸质学习,都只是辅助学习的一种形式而已,无纸化促进了接受习惯、知识谱系、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但它并不能真正决定学习的成效,只有把所学所记消化、学会应用,才能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一部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面对一个客观事物,将对自己的作用最大化才是善举。扬长避短,去芜存菁,道阻且长,唯有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