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中国感光学会影像保护专业委员会、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感光与纸质等多种材质档案保护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组织承办的中国感光学会第三十二届科技年会第十三分会场感光影像档案病害治理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论坛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召开。来自档案系统、文博系统、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等单位专家学者共计6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会议邀请了中国照片档案馆、国家博物馆等感光影像档案收藏单位,武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宁波财经学院等高校,以及西影数码传媒公司、江苏华夏电影胶片修复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影家协会、广东省档案学会、深圳市档案学会的10位专家和青年学者带来了精彩报告。论坛开幕式由江苏华夏电影胶片修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新新主持,中国感光学会影像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玉虎、深圳市档案学会理事长王广宇先后进行开场致辞。
中国照片档案馆照片征集编辑室的唐京伟副研究员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他报告的主题是“以光影承载历史,一图胜似千言”,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照片作为历史见证者的独特价值与魅力。唐京伟副研究员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了照片在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他通过一系列生动、具体的照片案例,展示了光影如何穿越时空,将历史的瞬间定格为永恒的记忆。通过唐京伟副研究员的特邀报告,与会者深刻感受到了照片作为历史见证者的独特魅力,也更加坚定了保护、传承和利用好照片资源的决心与信心。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基础设施智慧建维研究院副院长朱志亮做了“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及其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如何通过数字化和修复技术实现对电影胶片档案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这为电影胶片档案的保存、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保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国家博物馆文保院科技与文物研究所助理馆员李朝晖就国家博物馆影像类文物现状调研做了相关报告。重点介绍了国家博物馆影像类文物的现状,包括文物的数量、种类、年代分布、保存状况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影像类文物在博物馆藏品中的整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胡道道教授就“感光影像‘银镜’形成机制及其模糊影像再现”这一前沿课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主题报告。胡道道教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了“银镜”病害的形成机制。他细致入微地阐述了在多种环境因素与化学作用下,照相底片和玻璃底片表面如何逐渐形成这层影响观瞻与保存质量的银白色薄膜。在此基础上,胡教授进一步提出了针对“银镜”病害的治理与修复思路,这不仅涉及对病害成因的精准识别与科学评估,更涵盖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技术手段与修复策略。
陕西西影数码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深胶片保护专家何娅妮老师,以其深厚的行业经验和独到的专业见解,就“浅谈胶片影像资料的抢救与保护”这一主题,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报告。何娅妮老师在报告中,深刻阐述了胶片影像资料作为人类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她指出,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技术的更迭,大量珍贵的胶片影像资料正面临着损坏、遗失的严峻挑战,其抢救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贾智慧老师就“胶片‘醋酸综合症’的综合治理研究”这一专业领域内的关键课题,为与会专家学者及行业同仁带来了一场深度解析与前沿探索的主题报告。贾智慧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了胶片“醋酸综合症”这一长期困扰胶片保存与修复领域的顽疾。她详细阐述了该病症的成因、表现及危害,指出其不仅严重影响胶片的保存寿命,更对历史文化记忆的传承构成了潜在威胁。贾智慧老师的报告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与实践指导,更为胶片保存与修复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江苏华夏电影胶片修复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新新就“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规范解读”这一前沿且至关重要的议题,为业界同仁及专家学者们带来了一场深刻而富有洞见的主题报告。报告中,陈新新详细解读了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的各项规范,从技术标准、操作流程到质量控制,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他强调,只有遵循科学、严谨的操作流程,才能确保数字化的质量与效果,真正实现对电影胶片档案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收藏工作委员会与陕西省老电影载体委员会的龚靖波老师,以其深厚的行业积淀与独到见解,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题为“保护电影 珍藏影像 看见历史”的精彩主题报告。龚靖波老师首先强调了电影作为文化传承与历史见证的重要性,指出每一帧画面、每一段影像都是人类共同的记忆与财富。他深刻剖析了当前电影保护工作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特别是老电影载体,如胶片、录像带等,因年代久远、保存条件有限而面临严重损坏的风险。龚靖波老师的精彩分享,无疑将激励更多人投身于电影保护工作,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更多人能够通过电影这一独特的视角,看见历史、感受文化、传承记忆。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与政务信息系副系主任程媛副教授做了“AI驱动的数字影像修复”的主题报告。程媛老师详细介绍了AI技术在数字影像修复中的具体应用。她指出,AI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为数字影像修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程媛的“AI驱动的数字影像修复”主题报告,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数字影像修复领域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也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示与实践指导。
宁波财经学院文化财产保护中心主任曹明副教授做了“基于化学原貌恢复与人工智能特征修复结合的照片复原技术研究”的主题报告。曹明老师展示了人工智能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与化学原貌恢复技术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两者结合使用的优势。曹明老师不仅展示了该技术在照片复原领域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也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示与实践指导。他的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阮煜瑶做了题为“二十世纪初期龟裂、起翘玻璃底片的病害治理与修复”的青年学者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程锦源做了题为“劣化褪变黑白照片档案图像恢复研究”的青年学者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淑娇做了题为“划伤录音档案声音评价参数体系初探”的青年学者报告。
在感光影像档案病害治理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论坛中,陈新新总经理作为重要的行业代表,作了总结发言,首先对论坛的概况进行了回顾。他提到,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档案系统、文博系统、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等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师生,共同探讨了感光影像档案的修复保护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问题。论坛内容丰富,涵盖了照片、电影胶片等多种感光影像档案的修复保护技术与方法,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与实践指导。陈新新总经理对感光影像档案修复保护行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他指出,未来行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跨学科合作,推动感光影像档案修复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智能化发展。
最后,中国感光学会影像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玉虎教授指出,有了长期参与者的坚守、社会力量的支持以及青年学者的加入,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确实未来可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将能够保留与传承更多的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更好地面对未来。
会议最后,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收藏工作委员会、陕西省老电影载体委员会龚靖波老师用日本北辰250型氙灯机胶片放映机放映经典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不仅为会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更深刻地体现了对电影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传承。
撰稿:贾智慧 阮煜瑶 照片:于淑娇 程锦源 审核:刘治科 张雯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