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上午,我院“八秩荣光·强师报国”建校80周年文学院校友系列讲座第十六讲“戏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在文汇楼A段409会议室顺利举办。讲座由我院1987届校友、中山大学中文系宋俊华教授主讲,我院乔全生教授主持,赵学清教授与谈,我院副院长王晓鹃教授及张锦辉教授、王晓婷副教授、刘智英老师,2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宋俊华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围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主研究体系”的主题,深刻阐述了非遗研究中的三个重要问题。一、非遗认定中“自认”与“他认”的关系。非遗认定的核心应是“自认”,即通过非遗文化从业者的自我认可来实现,“他认”即注重运用现代文化理念衡量传统非遗,解决非遗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的问题。二、非遗“本生态”与“衍生态”的关系。宋教授提出“本生态”与“衍生态”的概念,认为非遗存在于具体的时空段,不断变化才是非遗的“本生态”,将非遗发展中与现实环境的短暂的不和谐状态为“衍生态”,两者互动共生。三、“客观阐释”与“主动干预”及其关系。宋教授结合其在潮汕等地区戏曲调研经历指出,非遗保护研究既要追求“客观阐释”,又需要国家、学者等多方面“主动干预”,进行抢救性、生产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呼吁更多学者参与其中,助力人们认识和传承祖国优秀传统非遗文化。
交流阶段,宋俊华教授回应了师生们关于非遗传承人认定的支持和保障、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非遗学科专业性等问题,为非遗深入研究提供了专业性指导。
与谈环节,与会专家就非遗研究、非遗学科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赵学清教授认为,非遗从传统社会的不被重视到如今强调非遗从业者的“自认”权利,体现了人类文明价值的新进展。非遗学科的发展启示我们在专业研究中要拓宽视野,注重多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非遗传承中不可避免的传统与现代文化、外来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不同领域应携手实现传统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王晓鹃教授指出,宋俊华教授回院讲座,充分发挥了优秀校友的榜样力量,对在校学生具有引领作用,对学院非遗学科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乔全生教授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宋俊华教授的讲座,认为内容丰富、专业性强,为师生理解非遗及非遗学科、申报非遗项目、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开展非遗研究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指引性作用。
讲座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