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院院长王小明、党委书记黄怀平、副院长董春生来到退休教师李俊秀家中,代表学院看望了对我院计算机学科发展历史具有特殊贡献的李俊秀老师。
陕西师大紧跟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步伐,于1959年2月至6月,从数学系和物理系各抽调三位教师,去北京大学分别学习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硬件技术。李俊秀老师1958年7月刚刚从数学系毕业留校,是当时数学系派往北京大学学习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的教师之一;1960年2月至1961年3月,李俊秀老师又去西安计算技术研究所(90号信箱)学习了计算机控制理论。这说明我校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起步很早,值得我校计算机学科每一位后来者自豪和铭记。
在李俊秀老师的家中,82岁高龄的李老师愉快地回忆了自己当年受学校选派2次外出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经历,对学校当年很有远见的决策表示敬佩。座谈中,李老师饶有兴致的向我们展示了他当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时使用的教材、听课笔记、照片等。李老师非常关心我院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临别时非常郑重地表达了对我院计算机学科建设的关心和美好祝愿。
北京大学学习时使用的教材
北京大学学习结束时与我校老师的合影
西安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学习结束时与同事的合影
【背景材料】
1946年2月14日,世界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
1956年夏,由毛主席提议,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我国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把开创我国的计算技术事业等项目列为四大紧急措施之一。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1956年~1959年),1958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北京有线电厂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后定名为DJS-1型计算机)。
103机(DJS-1型机)
1977年7月1日,陕西师范大学成功研制了一台DJS-130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