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与推广我国群众性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创新,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推动我国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中国高教研究》于近日完成了每年一次的全国范围内有关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的汇编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为2004年1月至12月在《高等教育研究》(武汉)、《教育发展研究》(上海)、《中国高等教育》(北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江苏高教》(南京)、《教师教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现代大学教育》(长沙)、《高校理论战线》(北京)、《高教探索》(广州)、《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14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
本次全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基本统计共收录论文3440篇。其中:高等学校的论文为3101篇,占统计论文总量的91.2%;非高等学校的论文为295篇,占统计论文总量的8.6%,包括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含驻外国大使馆教育部门)、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社会学术团体及教育类报纸杂志等。另外,无作者工作单位、境外作者的论文共46篇,约占统计论文总量的1.2%。
我们对所收录的高校论文按照第一作者工作单位进行了统计,共有538所高等院校榜上有名。其中全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排序如表1(限于篇幅,只列出发表5篇以上论文的高校)所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发表论文的排序如表2所示。
表1 全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2004年在14家核心期刊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排序
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
排 名 |
论文篇数 |
浙江大学 |
1 |
155 |
华中科技大学 |
2 |
124 |
清华大学 |
3 |
92 |
北京大学 |
4 |
91 |
北京师范大学 |
5 |
84 |
华东师范大学 |
6 |
68 |
中南大学 |
7 |
65 |
中国人民大学 |
8 |
60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9 |
50 |
厦门大学 |
10 |
37 |
淮阴师范学院 |
11 |
32 |
南京师范大学 |
12 |
31 |
复旦大学 |
13 |
30 |
暨南大学 |
14 |
28 |
南京大学 |
14 |
28 |
温州大学(筹) |
16 |
27 |
上海交通大学 |
17 |
2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8 |
24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19 |
23 |
湖南师范大学 |
20 |
22 |
武汉大学 |
20 |
22 |
南开大学 |
22 |
21 |
华南师范大学 |
23 |
20 |
西安交通大学 |
23 |
20 |
中国矿业大学 |
23 |
2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6 |
19 |
黑龙江大学 |
26 |
19 |
中山大学 |
26 |
19 |
汕头大学 |
29 |
18 |
同济大学 |
29 |
18 |
河北大学 |
31 |
17 |
盐城工学院 |
31 |
17 |
扬州大学 |
31 |
17 |
杭州师范学院 |
34 |
1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34 |
16 |
东南大学 |
36 |
15 |
广州大学 |
36 |
15 |
齐齐哈尔大学 |
36 |
15 |
重庆大学 |
36 |
15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40 |
14 |
江南大学 |
40 |
14 |
南京农业大学 |
40 |
14 |
南通工学院 |
40 |
14 |
宁波大学 |
40 |
14 |
上海师范大学 |
40 |
14 |
浙江师范大学 |
40 |
14 |
北京交通大学 |
47 |
13 |
江西师范大学 |
47 |
13 |
南京工业大学 |
47 |
13 |
南通师范学院 |
47 |
1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47 |
13 |
西南师范大学 |
47 |
13 |
徐州师范大学 |
47 |
13 |
广东工业大学 |
54 |
12 |
河海大学 |
54 |
12 |
湖南大学 |
54 |
12 |
江苏大学 |
54 |
12 |
四川大学 |
54 |
12 |
苏州大学 |
54 |
12 |
大连理工大学 |
60 |
11 |
东北师范大学 |
60 |
11 |
河北师范大学 |
60 |
11 |
华东理工大学 |
60 |
11 |
黄冈师范学院 |
60 |
11 |
西南交通大学 |
60 |
11 |
浙江万里学院 |
60 |
11 |
安徽师范大学 |
67 |
10 |
北京理工大学 |
67 |
10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67 |
10 |
华中师范大学 |
67 |
10 |
南京工程学院 |
67 |
10 |
上饶师范学院 |
67 |
10 |
西北工业大学 |
67 |
10 |
盐城师范学院 |
67 |
10 |
肇庆学院 |
67 |
10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76 |
9 |
广西师范大学 |
76 |
9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76 |
9 |
湖南工业大学 |
76 |
9 |
南京财经大学 |
76 |
9 |
南京理工大学 |
76 |
9 |
山西财经大学 |
76 |
9 |
浙江树人大学 |
76 |
9 |
大庆石油学院 |
84 |
8 |
哈尔滨学院 |
84 |
8 |
黑龙江科技学院 |
84 |
8 |
湖南科技大学 |
84 |
8 |
华南理工大学 |
84 |
8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
84 |
8 |
深圳大学 |
84 |
8 |
石油大学 |
84 |
8 |
武汉理工大学 |
84 |
8 |
西华师范大学 |
84 |
8 |
湘潭大学 |
84 |
8 |
中国海洋大学 |
84 |
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84 |
8 |
北京化工大学 |
98 |
7 |
东北农业大学 |
98 |
7 |
东莞理工学院 |
98 |
7 |
赣南师范学院 |
98 |
7 |
佳木斯大学 |
98 |
7 |
青岛大学 |
98 |
7 |
青岛理工大学 |
98 |
7 |
韶关学院 |
98 |
7 |
石河子大学 |
98 |
7 |
台州学院 |
98 |
7 |
重庆三峡学院 |
98 |
7 |
安徽大学 |
109 |
6 |
北京科技大学 |
109 |
6 |
北京语言大学 |
109 |
6 |
长沙理工大学 |
109 |
6 |
电子科技大学 |
109 |
6 |
东北林业大学 |
109 |
6 |
阜阳师范学院 |
109 |
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109 |
6 |
湖北大学 |
109 |
6 |
华中农业大学 |
109 |
6 |
淮阴工学院 |
109 |
6 |
吉林大学 |
109 |
6 |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
109 |
6 |
江苏科技大学 |
109 |
6 |
兰州大学 |
109 |
6 |
临沂师范学院 |
109 |
6 |
牡丹江师范学院 |
109 |
6 |
南通大学 |
109 |
6 |
山东农业大学 |
109 |
6 |
陕西师范大学 |
109 |
6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109 |
6 |
绍兴文理学院 |
109 |
6 |
天津大学 |
109 |
6 |
天水师范学院 |
109 |
6 |
温州医学院 |
109 |
6 |
浙江工商大学 |
109 |
6 |
浙江工业大学 |
109 |
6 |
北京邮电大学 |
136 |
5 |
长沙学院 |
136 |
5 |
东北大学 |
136 |
5 |
福建师范大学 |
136 |
5 |
湖北师范学院 |
136 |
5 |
湖南科技学院 |
136 |
5 |
淮海工学院 |
136 |
5 |
茂名学院 |
136 |
5 |
南京审计学院 |
136 |
5 |
南京医科大学 |
136 |
5 |
南京邮电学院 |
136 |
5 |
山东师范大学 |
136 |
5 |
上海商学院 |
136 |
5 |
沈阳师范大学 |
136 |
5 |
首都师范大学 |
136 |
5 |
宜春学院 |
136 |
5 |
重庆工商大学 |
136 |
5 |
表2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2004年在14家核心期刊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排序
高职高专院校排名 |
论文篇数 |
1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14 |
2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13 |
3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
9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9 |
5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5 |
6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
4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4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4 |
9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3 |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
3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3 |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3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
3 |
14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 |
2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2 |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 |
2 |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2 |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2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2 |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
2 |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
2 |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2 |
南通职业大学 |
2 |
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 |
2 |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
2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
2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2 |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2 |
此项统计工作自2000年始已进行了3次(首次统计范围为2000~2002年),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知名网站、报纸、重要学术研究刊物纷纷转载了此项统计结果;一些教育管理机构和高等院校还把统计结果作为衡量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促进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指标。这说明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初衷——“营造重视与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的氛围,发挥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先导作用,提升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此次统计工作中,我们得到了14家期刊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在此表示深切的谢意。
《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