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教授做客学校“院士大讲堂”, 线上线下同步开讲《如何做好科研课题》。活动由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科研院主办,德风书院、基础医学院承办。本期院士大讲堂由副校长马骊主持,学校党委副书记蒋鸿,机关相关部门、各学院、各书院负责人及书院学业导师、各学院师生现场聆听了讲座,近500人线上观看。
高天明院士以他团队的主攻方向“抑郁症发生的新机制”为例,介绍了当前抑郁症患病率高、危害大、现有抗抑郁药不足等背景,指出了根植于基础研究对挖掘药物新靶点的重要性。他以日常实验中的案例讲述团队攻关克难,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对青年学者拓展科研思维、开展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天明院士指出,科研的目的始终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他鼓励大家保持“勤勉刻苦、好学不倦、笃行不怠”的牛马精神,对自己的科研任务保持热情,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继续在自己的科研土壤上精耕细作。他着重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六大关键步骤”:
选题需新颖、具有重要性。选好课题是做好科学研究的第一步。要做到课题新颖,即有创新性,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原始性创新”,难度大,需要做到“总结积累、做好学科交叉”,在小的领域坚持长期研究,通过研究积累做到“颠覆性创新”。二要“跟踪创新”:多读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多听学术报告,保证创新的延续性。
提出科研假说。基于选题阶段的发现,对具体的研究内容提出假说。假说是可能存在错误的,需要反复证实,随着研究深入逐步修订、推进新的科研假说。
多侧面证实所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发现新现象,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瞎子摸大象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科学研究,通过多个手段研究支撑你的新发现,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
重视实验对照、特异性干预和整体动物实验。青年学者需要重视实验对照的重要性,对照的设计直接决定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对因果关系的证实,要采取“转基因、基因敲除、RNAi、蛋白相互作用”等特异性手段进行验证。同时,良好的整体动物实验可以更好的阐释结论的可重复性和实际意义。
机理研究。发现新现象之后,要推进更深入的机理研究(例如验证具体哪一类受体亚型,存在于哪一类神经元的受体),并追溯通路的上下游。
生理或病理功能研究。基于机理研究中对细胞层面得到的结论,需要推进到生理功能和临床病理层面的研究。
高天明院士还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多年来在科研中的所思、所悟、所感,鼓励青年学者和学生,要热爱科研、久久为功,坐得了冷板凳经得起挫折,才可能开出理想之花;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实事求是”是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品格,“敢于并善于创新”是发现科学真理的必备素质;要注重科研工作的系统性,要有“一辈子磨一剑”的韧性和勇气,才可能有推动科技进步的成果;要勇于担当科技兴国的责任,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的科研地位逐步提升、成果重要性日益彰显,青年人也要有科技兴国的担当,乐于投身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