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学校首页 > 正文

【南方都市报】南医大教授李义凯:医教研一起抓,还能抽空当科普“网红”

时间:2024-09-11 08:58:50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张淼  作者:通讯员 柯佳  点击:

在2个平台上的粉丝超60万人,单个短视频的阅读量近2千万……很多人认识李义凯,是看到他作为中医科普“网红”的一面。

事实上,李义凯有很多面。作为科研工作者,他造物鼎新开画卷,开辟脊柱推拿新境界;作为大学教授,他满林春笋生无数,助力学生谱辉煌篇章;作为医生,他但愿苍生俱安康,救死扶伤患者获新生。

躬耕励勤育桃李,仁心仁术济苍生。从教近30年,李义凯所获嘉奖与荣誉不断:首届岐黄学者领军人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日前,教育部公示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拟表彰名单,他又拟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为人师表作楷模,授业解惑明脏腑。严慈相济,启迪智慧,塑造品格,成就未来。”这是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李义凯教授的教育箴言。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初心,披荆斩棘,兢兢业业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悬壶济世,用大爱诠释杏林名师的理想信念,是新时代卫生健康教育人的楷模。

但为人低调的他,只是觉得自己做的,无非是“很普通的工作”。

受恩师钟世镇院士影响

为了科研“周末几乎没有休息过”

谈起自己的职业生涯,李义凯最念念不忘且感谢的人,是钟世镇院士。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李义凯。

1995年,他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博士毕业后,向两所大学投递了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申请,而给他热情回信并盛情邀请他来校工作的,就是时任第一军医大学(现为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主任的钟世镇。李义凯就此成为了学校第一位博士后研究人员。

李义凯接受南都记者专访。

勤奋是他对老师的第一印象。从来到第一军医大学第一天起,他就发现每天早上6点半左右,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是钟老师;而他的办公位置,就在钟世镇办公室门口旁。“有一年大年初一,我早上9点多到办公室工作,听到钟老师办公室里传来几声咳嗽,我知道他早就到了。”

耳濡目染下,李义凯时时提醒自己要努力工作、不能懈怠,至今都保持着7点左右到学校办公的习惯。早到又晚归也成为他的常态:从入站、留校工作至今,他只要有空,晚上和周末都会到办公室或实验室工作。

除了教学工作外,他还要承担南方医院和第三附属医院中医正骨科的临床工作,这些日常的医疗和教学工作占用了他的绝大多数工作时间,科研工作只能在晚上和周末以及假期的休息时间进行。“我好像从做完博士后到现在,周末几乎没有休息过。每天晚上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事,基本上都是10点以后才回家。”

钟世镇院士与李义凯的合影。

刻苦钻研,上下求索。在钟世镇的指导下,李义凯选定了脊柱推拿最焦点的研究内容:手法的客观化和解剖形态学基础。在他看来,推拿和整骨学科在当时还基本属于经验医学,缺乏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运用解剖形态学分析将其进行客观化是一个有深远影响意义的研究方向。

为此,他以临床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方法研究脊柱推拿手法的客观化及作用机制,阐明了多个困扰学科的基本问题,为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中国脊柱推拿概念。

即便只是用“课余时间”做科研,成果亦是斐然。其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多项省部级奖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并承担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 SCI 论文50余篇。

医教研“三手”抓

培养硕博研究生及博士后百余人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开展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都比较传统、“死板”,但李义凯则与之相反、截然不同。

“上课要多‘逗逗’学生,要不然学生就犯困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李义凯的课堂上时常将人体解剖学知识与骨伤和推拿专业特点相结合,让学生摸骨性结构和神经脉络等;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正骨经验和机制,加入丰富生动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多实践。“我是大连人,小时候在湖北长大,长大后在新疆当兵,在吉林读大学,硕士和博士在上海读,之后又来到广州入站、留校工作。所以我会在课上穿插国家地理、历史、时政等见闻,还加入中医文化等内容,课堂变得更为‘感性’。”

李义凯为学生作示范。

在近30年的教学中,李义凯始终坚持“以学为本,分类施教,中西合璧,兼顾全体”的教学理念,融合思政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先后培养硕博研究生及博士后百余人,毕业生在教、医、研岗位上已成为学科骨干,多人已为研究生导师。

“多做点研究,上课的底气就足。”在他看来,医、教、研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不断开展科研,能提高一个人的临床水平;临床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也有助于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我是一边当老师,一边当医生,一边做科研,医教研‘三手’抓。”

“受钟老师影响,我觉得中医也应该和解剖结合起来,才更有生命力。”李义凯就很喜欢清代医学家王清任有一句话: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李义凯为患者做治疗。

在40年行医生涯中,他明确以穴位为基础,以解剖形态学为依据的筋伤精准治疗模式;对针刀的解剖学基础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以病变节段定位法取代触摸棘突偏歪的推拿诊疗模式和以形态学为依据的半脱位诊疗方式,并改良和创立了以弹性障碍区为依据的系列脊柱推拿手法。

“以前老听别人说这个专业怎么不好,但我觉得不管哪个专业,只要把工作做到极致了,肯定能做得好!”李义凯说道。

耘耕中医科普新天地

单个短视频阅读量近2千万

在接受南都专访前,李义凯刚从深圳出诊回来不久。而采访结束后的当晚9点,李义凯的公众号就发布了新推文。

“每次我在南方医院出诊,有时候患者多,就没时间给研究生讲解相关疾病的影像学。有位学生就建议我开个公众号,有空的话可以在里面分享、讲解临床案例,方便师门子弟学习。”随着公众号的开通,即便医教研工作已非常繁忙,但他仍然坚持公众号的推文每日更新,12万粉丝中亦不乏许多同行。

李义凯向南都记者讲述他的从教经历。

坚定不移走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承之路,如今已成为李义凯的新常态。

他坚持开展中医药科普20余年,累计参加各类学术讲座与科普讲座700余场;陆续开通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科普工作,累计粉丝60余万,累计撰写4000余篇科普文章,拍摄中医科普短视频上百条,其中单个短视频阅读量近2千万。

2022年,李义凯获批建立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平台的运营,还是推文的撰写、视频的拍摄与制作,几乎都是他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

李义凯开展学术讲座。

不待扬鞭自奋蹄!正是凭借着这股勤奋劲,集诸多荣誉于一身的李义凯再次“锦上添花”,拟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但他从不刻意追求这些奖项与荣誉,只是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实自己做的工作也就是很普通的工作,无非就是比别人多做了一点,多积累了一点。”

“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李义凯表示,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今后,在教学上要更加努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

粤ICP备05084331号  南方医科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