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学校首页 > 媒体 > 正文

【南方都市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生潘春球三年援疆路:救回“只剩一口气”的少女并助其上大学

时间:2023-04-03 09:25:58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张淼  作者:陈燕  点击:

3月30日,是国际医师节。广东医生潘春球的援疆工作已满三年。

2020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外科医生潘春球告别即将高考的儿子,踏上了对口援疆的征程。在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喀地一院”),他推动创伤急救体系和专业医疗服务发展齐头并进,把喀什地区严重多发伤患者术前救治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缩短至1小时,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

“我站了五分钟,向前走了三步!”去年12月21日,喀地一院创伤骨科病房里,喀什叶城县18岁青年艾克热木·托合提在父亲和潘春球的帮助下,终于拄着双拐站了起来,嘴里喊着疼,脸上满是笑。9月,因在工地工作时被搅拌机误伤,这个小伙右腿被当场绞断,左腿严重受伤。经当地有关部门和潘春球等广东援疆医生合力救治,成功保住左腿。近期,他准备为右腿装上假肢。

艾克热木·托合提是潘春球众多患者中的一个。援疆期间,他每一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被人称为天山下的“拼命三郎”。他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严重多发伤病人主要都是建设南疆不可替代的力量,看到从17楼坠下的姑娘康复后考上大学,被钢筋贯穿身体的工人重回工地,被搅拌机误伤的小伙子重新站起,是他最开心的事。不论是建立创伤救治中心、推动当地医疗体系改革,还是加班加点抢救病人,他所做的一切正如给儿子的信中所说:尽最大努力去为患者服务。

不放弃每一个病人

“如果不是潘教授,我现在肯定不能坐在这了。”2022年8月,时隔近一年,在回喀地一院复查时,新疆姑娘凯迪热亚·伊马木说她像死而复生一样。

她向南都记者回忆了那场意外,2021年8月20日凌晨,马上要上高三冲刺高考了,当时她正在喀什地区疏勒县姑姑家写作业。“写得实在太无聊了,我就上顶楼看看灯光散散心,正伸着脑袋往外看,一不小心踩空掉了下去。”

她是从17楼高的住宅顶层坠楼,下坠时被路面停车位顶棚拦截了一下再掉到地面,伤情非常严重,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当地医院初步判断没有救治希望。

有着数十年从医经验的潘春球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觉得惊心动魄。那是凌晨五六点,他睡得不深,听到手机里微信群消息通知,朦胧中打开一看,“一下子把我吓醒了,伤得这么严重”。潘春球介绍,那是疏勒县人民医院医生发来的患者伤情信息。

“我说赶紧先送过来,只要有生命迹象,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尽100%努力去抢救。”潘春球说,不到半小时,凯迪热亚就被送到喀地一院,检查后被诊断为鼻骨、胸骨、肋骨、四肢骨折,血气胸、肝脾胰腺多脏器损伤、肠破裂、左肾动脉离断等,手术难度极大,“基本只剩一口气了”。

潘春球带领团队医生,紧急开展了一个多小时的手术治疗,“优先处理血气胸和肠破裂等致命伤,先把命保住,时间不能太长”。

在后续的治疗中,凯迪热亚历经了一次手术、多次休克、三次插管、三次拔管、感染脓毒血症等生死考验,最终活了下来。

“我陪了她20多个晚上,每天晚上她都拉着我的手不让我走。”为了防止患者病情变化,潘春球直接在科室住下,节假日也从未间断,确保紧急情况能第一时间妥善处理。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救治,凯迪热亚于当年10月8日康复出院。

很多朋友问她怎么好起来的,“我说遇到了广东来的很厉害的专家把我救活了,他们都不敢相信我从17楼摔下来,不到两个月就出院了,现在能跑能跳,还能吃辣椒”。

潘春球在监护病房查看术后病人。

2022年,凯迪热亚参加了高考,并考上了黄冈科技职业学院。听到这一消息,潘春球直夸她厉害,“受了这么重的伤,还没有耽误学习,小姑娘很坚强”。

复查结束临走时,潘春球突然叫住她问道,“学费解决了没有?”凯迪热亚回答,“还没有,还在想办法”。“有问题的话我帮你出了,你好好学习,学习好了要回边疆来,不要不回来了。”潘春球叮嘱。凯迪热亚坚定地回答他,“您放心,我肯定会回来的”。

当初在治疗过程中,潘春球也为凯迪热亚的治疗费想尽办法。他告诉南都记者,她家境相对困难,最初光是输血就花了好几万元,最终实际花费是60多万元。

“这么年轻的姑娘,不能眼睁睁看着她放弃治疗,你看现在恢复得多好啊。”潘春球四处求援,发动广东企业为她众筹了十几万元“救命钱”。

据了解,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往往病情危重,治疗周期长,住院治疗费用高,给整个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援疆近三年的时间里,潘春球不仅把自已的援疆补贴用于资助病患,还积极联络后方广东慈善组织发起喀什健康扶贫项目筹款倡议等,想方设法帮助患者缓解治疗费用压力。

“我们抢的就是时间”

凯迪热亚得以被抢救成功,除了救治团队医术高明,也离不开当地无缝衔接的急救医疗体系。

2020年3月来到喀什后,潘春球发现当地在急救创伤医疗体系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喀什地区地广人稀,上下级医院之间路途较远,院前多发伤患者致死、致残的情况更是多见。这对南疆应急救援及院前急救带来巨大的挑战。”

喀地一院医生颜云峰介绍,以前严重多发伤病人都是在急诊科抢救室,由急诊科给各专业科室打电话,“这样往往就耽误了很多时间,而且没有一个牵头和主导的科室,难以形成统一的方案”。

潘春球介绍,创伤发生后第1个小时被称为“黄金1小时”,这1个小时内及时救治,将明显提高病人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反之则会错失良机,可能使病人伤情发展到不可逆转的情境,导致无法挽救的残疾或死亡。

“传统各专科会诊和分科救治模式不能迅速调动创伤危重症救治所需的大量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潘春球表示,整合创伤救治所需的各种资源,建立综合性创伤救治体系,有利于提高效率,改善病人预后,降低死亡和致残率,是目前全球创伤救治发展的趋势。

他说干就干,在喀地一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吸纳来自医院多个科室的骨干力量,组成6人的团队,骨科的阿布来提江·依不拉因木和神经外科的颜云峰就在其中。他们首先成立了喀什地区紧急医疗救治创伤部,推进病房资源优化重组,创新构建“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医学病房-创伤综合病区”的立体型急救创伤医疗体系,成立喀地示范版创伤救治中心。

与此同时,潘春球也意识到,光靠喀地一院还不够,基层医疗力量要充分调动起来。“绝大多数严重多发伤病人来自基层救援一线,只有他们把病人生命体征稳定住,送来我们这里才有抢救的可能。”于是,喀什地区12个县市医院都被他跑遍了,在调研当地创伤救治情况的同时,针对伤情评估与紧急生命支持、救命性手术和血制品快速输注等处理开展培训,提升基层医生创伤救治能力。

为了方便沟通,潘春球团队与每个县市医院急救团队都建了微信群,确保能够及时掌握患者情况,远程指导一线开展紧急救治,提前做好接诊准备。

凯迪热亚和艾克热木就是在这样的高效转诊体系下被成功救治的。他们被转送到喀地一院时,创伤救治中心已经做好了抢救准备。

建筑工人老谭也是潘春球的病人,2021年3月,他在工地干活时不慎坠落,一根比拇指粗的钢筋从他的左大腿内侧贯穿至右锁骨,全身多个脏器受伤,所幸抢救及时,治疗50天后出院。

回医院复查的老谭也是百感交集,“我站在之前住过的ICU病房外面,眼泪就忍不住掉下来,我一个人养活一家七口,要是没被救活可怎么办?幸亏有潘教授在。”

据了解,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创伤救治中心成立了创伤脑外组、普外组、骨外组、重症组,由传统创伤救治模式转变成一体化综合救治模式,已成功救治严重多发创伤患者2000多名,将喀什地区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术前救治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缩短至1小时,抢救成功率高达95%以上。

潘春球在做手术。

打造高水平医疗队伍

“南疆这么大,不可能把病人都送到我们这里来,不管是从距离上还是医疗资源上,都不现实。”于是,在创伤救治中心基础上,潘春球继续提出建立区域创伤救治中心、分级救治体系以及创伤救治信息平台,加强并推动南疆创伤专科救治联盟的建设。

2021年11月6日,在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喀地一院党委的支持主导下,潘春球带领团队经过多方协调努力,推动南疆区域创伤救治联盟成立,并打造了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南疆分中心。来自阿克苏、和田、克州、兵团第三师以及喀什地区12县市30多家医院,共同签约建设南疆区域创伤救治联盟,承担起了南疆区域的医疗保障任务,大幅提高了当地创伤紧急医疗救治能力。

受益者不仅仅是病患,也包括医生。当初阿布来提江就主动申请加入潘春球团队,他在骨科工作了十多年,“如果一直走下去,这条路早晚能走通,但我还是希望成为能力全面的医生,社会发展需要综合性的医生来解决实际问题”。

加入创伤救治中心两年多,阿布来提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变化。他告诉南都记者,以前的能力是在一条线上往高处走,现在是在水平线上扩展,除了骨科的专业能力,其他科室的基础知识积累也在快速提升。“以前只磨一把刀,现在同时磨好几把刀,虽然短时间内在骨科方面的能力提升会比别人慢,但可能十年后这几把刀都会变得很锋利。”他现在充满信心,“看潘院长这么远过来,舍小家顾大家,尽心尽力帮扶我们,我们年轻大夫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跟着干呢”。

帮助受援医院打造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服务队伍,是潘春球援疆的最终目标。但建立创伤救治中心还不够,在培养创伤全科医生的同时,专业科室的发展也不能落下。

过去,喀地一院专业划分较为笼统,比如普外科对外就称普外一、普外二、普外三,不仅不方便患者对症就诊,也不利于人才团队的梯度培养和发展。这就导致专业科室往往主要治疗轻症,疑难杂症只能转诊到上级医院,“喀什到乌鲁木齐有1400多公里,病人转诊面临更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有的就放弃治疗,越拖越严重,最后花的钱更多”。

于是,2021年潘春球带领喀地一院医务部、经管办、总务科、信息科、护理部等职能科室对全院所有临床及医技数十个科室开展地毯式调研,提出近300条问题及建议。

随后,喀地一院借着三甲复审势头,以打造“学科群”建设为发展理念,实施专科整合改革,将普通外科整合并细化成肝胆胰腺外科、胃肠外科、肛肠外科、乳腺甲状腺外科、血管外科5个亚专科,原神外一、二科及神外重症科整合成立神经外科中心,推动合理分配医疗和人才资源,促进学科有序分化,形成专业学科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专业的医疗服务。

如今,当地转诊率从原先4.8%降至现在的0.18%,转诊排名前三的心血管、感染、肿瘤疾病群转诊率降幅逾98%,死亡率也较从前下降95%。

多年支边梦

“很小的时候,有一首特别好听的歌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听着那首歌,让人对边疆无限向往。所以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如果以后有机会有能力,一定要去为祖国边疆发展贡献力量。”支援边疆一直是潘春球的心愿,2019年底听说医院接到派员援疆任务时,他第一时间请缨。

2020年3月25日,是潘春球终生难忘的一天,他既激动又担心,激动的是多年来支边梦想终于实现;担心的是儿子正准备参加高考,忐忑于作为父亲在儿子关键时刻离家远行未免不太称职。

整理行李时,儿子哭着说“爸爸最好别走”,潘春球强忍不舍,还是踏上了援疆征途。他给儿子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爸爸是医生,当初学医宣誓中有一句,就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爸爸虽然离誓言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但我会尽最大努力去为患者服务,到大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责任和担当,也是我的追求,高考对于你也是一样,希望你能理解,我们一起努力!”

潘春球向南都记者讲述起这段离别时光,依然忍不住哽咽,觉得对儿子亏欠良多。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儿子最终是理解他的。“我们以前逗他,‘长大以后像爸爸一样当医生好不好?’每次他都坚决不肯,但高考后填报志愿时,他却坚持要学医。”说到这里,潘春球充满自豪。

初到喀地一院,潘春球就接任了院长助理和紧急医疗救治创伤部主任,2021年兼任医务部主任,2022年任喀地一院副院长,身兼数职的他深知自己的援疆之路任重道远。“患者等不起,哪怕一秒钟都很重要。”上任后,调研、查房、会诊……他每一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被人称为天山下的“拼命三郎”。

在建立南疆区域创伤救治中心期间,潘春球加班加点做手术是常态。援疆三年,就算是深夜,他也总是随叫随到,无论手术多晚,一定要到监护病房查看完术后病人才肯休息,晚上总是10点多才有空去食堂吃饭。“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很照顾我们,不论再晚来,总有热饭热菜,还有我们南方口味的。”每顿饭,他都吃得津津有味。南都记者联系他的第一天,他也是连夜为三名车祸病人紧急做手术到凌晨4点。

在喀什,潘春球成功救治了大量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完成了多项医疗高难度手术,带领的团队共收到70多面锦旗、3封感谢信。

2020年底,援疆任务原本即将结束,但他主动申请留任。“创伤救治中心刚刚成立,许多制度和流程还不够完善,人员也没有完全培养到位,我不能说走就走,这是对喀地一院的同事不负责任,也是对喀什的同胞不负责任!”。

在探讨专业问题之外,阿布来提江和颜云峰听潘春球说得最多的就是“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做医生要讲良心”……潘春球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凯迪热亚考上大学,艾克热木重新站起来,老谭能再回工地干活,是潘春球最开心的事。

不论是建立创伤救治中心、推动当地医疗体系改革,还是加班加点抢救病人,潘春球所做的一切正如给儿子的信中所说:尽最大努力去为患者服务。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

粤ICP备05084331号  南方医科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