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校区之所以靓丽,离不开学校后勤人的辛勤付出与努力。正如副校长封金章所言,后勤工作是维护教学、科研和生活的正常秩序,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和谐校园环境的基础。
后勤不“后”,主动作为冲在前
刚刚报到的新生王新鹏对校园赞不绝口:“不仅感受到新,更能时时处处感受到‘心’!我每天都在朋友圈晒幸福。”从报到开始,无论是宿舍入住、食堂就餐、教室讲堂都让他惊喜和感到便利。而他看不到的是学校后勤处把功夫用在师生入住前、用在设施启用前甚至是建筑教工前的艰辛工作。
兵马未动、后勤先行。2017年7月,当临港校区一期工程刚刚封顶,后勤管理处就成为第一个进驻的“常住民”。后勤处副处长吴亮带领物业人员在还是一片建筑工地的校区里开始服务,从方便师生使用的角度提前筹划和参与食堂、宿舍、教室的布局和内装等等。
不仅来得早,更是干得早。12000多张教室课桌椅;2500多间寝室、一万余套寝室家具;几千件办公家具;两个食堂餐具、桌椅的招标采购……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几十项都有后勤管理处负责,光是各种采购文件摞起来足足超过1.5米。提前一年多就开始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组织生产。白天查看现场,了解施工进度,制定工作计划,晚上整理文书,撰写下阶段采购书,深夜还在为核实数据而电话联系相关人员,带领大家常常是工作到深夜。“要为每位师生负责、要对学校发展负责,务必保证资金使用合理规范,经得起各方检验。”这是后勤处处长施启胜的工作要求。
同时,后勤处徐伟虹、戚晓芸老师负责惠南镇校园设备、家具的清点和整理,爬阁楼、进地下室,编制了完整详实的交接清单。
后勤不“候”,直面困难不推诿
按照学校发布的校区搬迁工作节点,后勤管理处提前谋划搬迁工作。从2018年7月17日开始,后勤管理处教师便“兵分三路”:一部分驻扎在还未完全施工完毕的临港新校区,一部分留在学海路校区协助师生做好搬迁和校区移交工作,一部分则在杨浦校区按计划接收或搬出校区物资。
但搬迁所面对是极其困难的现场条件——部分建筑还在施工阶段,建设单位无法向后勤部门移交;水、电、电梯都无法正常使用;搬迁时期临港地区台风频至,台风、高温、潮湿……拦路虎一个个横在眼前,上电后勤人没有退缩,而是顾全大局,勇敢面对现实,灵活应对,创造性地用二次搬迁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何将学海路校区32000多件行李一件不落、安全地搬运到临港新校区?后勤处电苑物业公司总经理韦应祺介绍说,在搬迁前后勤处就制定了严密的计划,先将具备条件的16000件行李人扛肩挑地送到每个学生铺位;另外一半先存放到体育馆和能源中心,紧跟施工进度,与施工收尾工作一起送进宿舍。就这样上电后勤创造了上海高校搬迁史上一个奇迹——首次在没有学生在场的情况下,将学生的行李一件不拉、位置精准地送到了每位学生新宿舍的铺位边!
据统计,搬迁期间共用五吨大卡车近1100车次在学海路、平凉路校区与临港新校区之间穿梭。
为了解决建设人员餐饮问题,学校决定临港校区第一食堂在7月26日开始试运行。而此时食堂建筑尚未交付,水、电、燃气供应都不稳定、空调和管线还在安装调试。从锅碗瓢盆到筷子调羹、从米面粮油到调料酱货的选配采购,后勤处餐饮管理中心的张同心积极与基建部门协调,主动联系职能单位,打着手电筒逐件检查厨房设备并进行交接,终于如期将可口的饭菜呈现出来。
在近两个月时间的搬迁期间,后勤部门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和现实困难,不因搬迁条件不具备停下脚步,而是想方设法克服困难。
后勤真“勤”,乐于奉献不叫苦
后勤是啥?施启胜笑称样样件件都得管。总是面带微笑的上电后勤人用眼勤、手勤、腿勤把新校区启用“最后一公里”的任务圆满完成。
“最后一公里”就是解决校区交付后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到安装电源插座、水龙头,大到整体搬迁实验室、雕塑,他们从不叫苦叫累,积极主动解师生难、排师生忧、顺师生意,服务师生“最后一公里”走得顺畅。
负责学生宿舍管理的老师在开学前,每天都要把9幢宿舍楼跑几圈,早餐查看房间是否通风,晚上查看窗户是否关严。
9月10日,教工食堂试运营的第一天,原计划中午400人就餐,却激增到780多人。后勤管理处立即启用备用库存,所有灶头开火;在岗员工在引导教师有序排队的同时,挽起袖子去收餐盘、洗碗筷……像这样事情还有很多,有困难找后勤,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第一时间尽力解决。
从9月23日老生开始报到入住,上电临港校区的车站接送、住宿安排、餐厅就餐、生活用品、校园环境等方面都开始接受师生和家长的检阅。是他们的拼搏与奉献、温馨服务和有力保障,让师生真切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馨,在新校区品味到新环境的新温度、体会到新校园的新幸福、感受到新时代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