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巡礼 | 电气学院:面向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培养新时代高质量电力人才

电气工程学院缘电而生,倚电而立,随电而进,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电力特色最鲜明的二级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122人,其中正教授19人、副教授36人、博士学位教师71人。学院教师入选东方、曙光、白玉兰等人才计划11人次,获得启明星3人、扬帆/晨光12人次。学院拥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互联网工程2个本科专业。本科生在校规模接近2800人。学院秉持学校“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办学方针,以“六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实施多环节立德树人、双碳特色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培养适应新时代电力行业变革需要的具备勇于担当精神、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可持续开拓创业能力的高质量电力人才。

党建引领,构建“五能·电力领航”系统工程

学院以创建上海市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彰显电力特色的“五能·电力领航”系统工程,即:聚能工程、铸能工程、提能工程、增能工程、赋能工程,把党的建设成效转化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学院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担当。

学院构建多环节协同立德树人机制,打造“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校外思政讲师团”联建联动的育人队伍,建立“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电力文化教育”互融互补平台,挖掘能源电力特色文化,塑造“筑梦电气 强国有我”品牌,践行“西部计划”“万里援疆、光伏扶贫”特色项目,以电力文化丰富“思政课-专业课-实践课”全环节育人内涵,形成能源使命担当的社会贡献服务模式。

专业课课程思政实现全覆盖,获批6门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个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位上海市课程思政名师;1门课程获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一等奖。

与地处“两山理论”发源地的国网安吉供电公司党委联建“育人实践基地”

“光伏发电”精准扶贫项目获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一等奖

主动应对,构建“一主干四特色”的多元化电气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适应国家能源电力转型需求,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安全韧性”“灵活高效”典型特征,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主动对接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能源转型,实现专业加速发展。学院形成了以电力行业基本专业知识能力素养为“一主干”,菁英计划、卓越计划、中外合作计划、能源互联网工程为“四特色”的培养模式,培养电力领军人才、卓越电力工程师、国际合作电力人才、具备大能源观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专业、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2017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学院创设全国首个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并于2021年开始招生,填补能源互联网新业态下人才培养的空白。

学院围绕“知行并重、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目标,于2004年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高起点、强强合作,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电气工程专业人才。该项目是200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教育部令第20号)颁布以来,首批通过教育部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之一,迄今已走过二十载,累计培养学生1700余人。项目辐射带动,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能源电力建设,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越南河内工业大学共建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术论坛暨中英合作办学项目20周年活动

优化内涵,构建“三转变三同步、三位一体”教学体系

面向电力行业变革,学院教学内容实现“三转变三同步”,即“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变、传统电网向电力电子化电网转变、传统能源消费向多能综合利用转变,与电力行业学科前沿同步、与工程实践同步、与科研课题同步”,还构建电力行业特色校内实践三层递进、企业实践校企融合、社会实践服务育人的“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双碳目标下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能力。学院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获批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上海市一流课程、7门上海市精品课程。出版教材28本,其中3本为国家级规划教材,6本获省部级奖励,6本教材入选全国电力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

结合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临港校区国家级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等工程,基于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校内实验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理论+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实力。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校企紧密合作的特色师资队伍

为弘扬“电力工匠”精神,培养卓越工程师,学院与华东电网高级专家协会创建校、企、协合作新模式,于2010年开始与华东电网共建企业专家讲师团,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双带头人制”,企业专家全方位参与电气专业人才培养各环节。讲师团由华东电网离退休高级专家、在任企业高管、现场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骨干专家组成,目前已发展成为由国内知名行业专家张启平、滕乐天等组成的46人专家队伍。讲师团成员根据发展需求实现动态更新,确保卓越计划的长期持续有效。讲师团紧跟工程技术前沿开设8学分行业特色专题课程,为电气学生开放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资源,为学生毕业设计选定工程实际真任务、真案例,通过工程中的实际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讲师团专家授课及共享实验室资源

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工程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源自企业实际迫切需求的《电网经络诊断—新型配电网拓扑自动辨识系统》项目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开展的《环环相“护”——高压电力作业安全多功能近电预警装备》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博“采”智“增”——新能源架空配电线路输电能力提升技术及产业化》荣获“秦创原”创新挑战赛全国金奖,实现学校在该项赛事上的历史性新突破。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团队风采

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团队风采

共同发展,构建跨行业东-中-西部地区联动人才培养共同体

学院牵头建设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虚拟教研室,开展示范课、“慕课西行”同步课堂、线上线下教研活动,探索对接国家能源转型战略的“电力-水利-油气”跨行业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东-中-西部”跨地区联动实现电气专业互融互济发展。

多年来,电气工程学院以为国家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电力人才为目标,秉持“勤勉务实 追求卓越”的院训,真抓实干,完善了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高质量电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行业变革,培养新时代高质量电力专业人才》2022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近三年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98.97%。

电气工程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