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面向国家能源电力发展重大战略,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数据智能与网络信息安全学科方向,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卓越班)、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本科专业,服务“双碳”时代国家能源电力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人才培养需求。目前,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教师60余人,其中多位教师入选东方英才计划拔尖项目、上海市学术带头人(青年)、****、曙光计划、启明星计划、晨光计划、浦江计划等人才,多位青年教师先后获评上海市教学能手、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顶层设计,统领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以“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大团队、六大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党建工作品牌化统领服务大局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六新”理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教学体系改革。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学院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完成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软件工程和信息安全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安全专业通过国际ASIIN认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审核评估。
赴张江科学城开展政治理论现场学习
党建引领开展校企合作
课程思政领航,开创“三全育人”新格局
课程思政领航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三个规律,突出“科技创信、网络思政、互联网+思政平台”三项工作,实现“挖掘思政育人模式、探索实践课程思政、搭建互联网+思政平台、强化教书育人职责、构建良好运行机制、梳理优秀教学案例”六个具体工作目标。同时,不断深入探索日常思政和课程思政“点、线、面、体”四维融合支撑矩阵式育人路径。以创新机制为抓手,集聚优质课程思政资源;以平台联动为支撑,培育课程思政沃土;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汇聚课程思政合力,开创了学院“三全育人”的新局面。学院与教务处等多部门联合开展10余次课程思政名师研讨沙龙,举办领航学院课程思政展示活动并承办上海电力大学第四届课程思政展示活动,建设领航学院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为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研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空间载体。
上海市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建设思路
上海市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名师工作室揭牌
深化产教融合,建立“AI+能源电力”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依托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深度聚焦能源电力领域数智化人才培养需求,全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平台的“双向双效”机制,促进党建和业务“一融双高”,提高党组织引领事业发展的能力;通过深化“引企入教”,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平台及产教融合课程,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建设了一批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和工程案例集。领衔电力人工智能专业群建设人工智能微专业,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式方法与保障机制,由校企师资共同开展小班化实践实操型教学与企业实习实训。
学院积极拓展资源,除紧密对接临港新片区外,还辐射到浦东新区、上海全域乃至长三角,积极走访人工智能企业,与企业开展学分置换合作,落实“3+X”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扩大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实践项目辐射规模。2020年至今新签署合作协议企业50余家,并设立了多个企业专项奖学金。近三年参与“3+X”企业实习实践的学生总人数达百余人。
“3+X”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相关企业
与三旺通讯签订产教融合协议,设立企业奖学金
赴企业参观实习
推进科创育人体系,构建多元化职业技能产业认证链
立足上海市级“互联网+智慧电力双创教育实践基地”,构建以平台建设为基础的“五融”实践教学模式,即通过课程纵向关联(课程群)、科教融汇(SRTP)、产教融合、学科交叉、职普融通,实施“全过程”实践教学。建立学院科创中心,整合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创新创业活动有机融入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打造“学-践-赛-创”的全链条科创教学体系。通过举办程序设计新生赛、“计科杯”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大赛等构建院级学科竞赛体系,培育高水平学生科创团队;构建由教育部“1+X”大数据平台管理与开发职业技能认证、上海市高等学校信息技术考试、浦东新区人社局职业技能证书、百度松果学堂、华为人才发展加速计划、英伟达“校园大使计划”等组成的产业认证链,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近年来,已有百余人通过鲲鹏微认证,300余名本科毕业生通过相关职业技能认证考试,有效地提升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五融”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举办创新创业赛事
坚持产出导向,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群,完善质量监控机制
学院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完善校-院-专业三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布局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打造一流/重点平台课程群,着重培育校级重点教改课程,加强专业基础课建设。强化课程间纵向关联,建设9支跨专业的课程组(群),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培训与研讨。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试点院校项目,探索新型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系统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具有能源电力特色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贯通课程体系,建设“面向能源电力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虚拟实训平台”,打造计算机系统核心课程贯通实验,培养计算机系统基础实践能力;建设“面向智慧能源的人工智能全栈式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在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AI架构、智能边缘设备、能源电力应用案例等各个不同层面开展实验及实践,拓展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
基于OBE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实践教学
坚持以本为本,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上一轮审核评估以来,学院先后入选上海市首批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获批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上海市级一流本科课程,20余门次课程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2门课程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出版教材10余本,其中1本获上海市级优秀教材奖,2本获上海电力大学优秀教材奖。
学院组建“电力大数据”等4支产教融合教学团队,开设7门产教融合课程及4门产业级实习实训课程,建设8门“双碳”特色课程。《<软件项目综合实践>产教深度融合教学模式探究》入选“《计算机教育》杂志创刊20周年产教融合案例”库,荣获优秀案例奖及CCF中国软件大会软件教学案例交流与竞赛优秀奖。《面向能源电力数智化的<人工智能>教学案例》荣获2024年CCF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大会教学案例大赛三等奖。“面向能源电力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教融合教学团队”被评为上海电力大学第一届产教融合团队。
近三年,学院学生参加蓝桥杯等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以及省部级相关奖项200余项,其中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铜奖2项,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科技创新交流营暨机器人大赛国家级特等奖1项,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邀请赛银奖2项,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国赛金奖1项。145人获校优秀毕业生,6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均在94%以上。
学院树学楷模表彰大会
计算机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