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革命大潮中,智能微电网的建设已成为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一环。为了深入探讨智能控制与优化技术在智能微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与挑战,5月22日,科研处在临港学术楼301会议室组织召开本年度第三场有组织科研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智能控制与优化技术赋能智能微电网建设”,副校长符杨出席,科研处、相关二级学院、能源电力科创中心、综合智慧能源科学研发平台等部门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会议由科研处处长李琦芬主持。
李琦芬强调了智能微电网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看好智能微电网控制与优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她指出,智能微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其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直接关乎配电网系统的稳定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期待通过这次的研讨会,激发创新性思维,推动技术新突破,为智能微电网建设注入新活力。
我校张传林教授作了《智能控制与优化技术赋能智能微电网实现的若干路径探讨》的学术报告,他从面向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出发,探讨了微电网系统智能协同控制与分布式优化技术当前存在的若干关键问题。当前,为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率、推进主动配电网智能化改造,智能微电网建设至关重要。张传林基于课题组近年来在微电网的智能控制与优化领域取得的系列研究基础,针对微电网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机理驱动的融合建模策略,并由此进一步提出基于分布式网络通信架构,深入开展微电网交互式云边协同控制与智能决策的框架。基于当前通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趋势,他提出了面向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微电网智能化演变过程的预测。他表示,在当前微电网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学校应加强有组织科研,建设一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微电网科研团队,深入开展微电网发展中相关核心关键难题的集体攻关,最终形成具有鲜明上电特色的科研成果。
在交流环节,能源电力科创中心谢敬东针对当前新型电力系统亟待解决的电网运行安全控制问题进行了交流。他提出,由于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智能微电网将快速发展,电网控制形态也将由传统电力系统的“一脑多手”变成新型电力系统的“一大脑多小脑”。面对这种重大需求的转变,亟需智能控制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电气学院赵健针对单个微电网与整个电力系统的协同控制问题,阐述了个人看法,他提出,系统级的复杂控制需要将物理机理与数据挖掘深度融合,需要分层分级地实现微电网与大电网的协同控制。
数理学院王莹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营数据库的筹建以及用户信息安全等具体实践途径提出,如果可以把各个分布式电站的实际运维数据,建立一个共享数据库,再结合机器学习大模型,不断学习,迭代,可能会对分布式微网与总网的对等交流起到极大的影响。
在场老师还针对微电网的稳定性理论架构、构网型微电网的大信号致稳方法、智能微电网的分层控制策略、智能微电网云边协同实现的路径等问题,与张传林教授开展了深入交流。
符杨作总结发言,他认为,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数据的稀缺性成为了制约智能微电网发展的瓶颈,我们要努力打破数据孤岛,释放数据的潜在价值,学会成果共享,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克服数据匮乏的难题,推动智能微电网的创新与发展。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智能微电网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展示成果的平台,也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智能控制、优化技术在智能微电网中的应用已迈出坚实一步。科研处后续将继续组织其他重点方向的研讨会,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会、打开思维、寻求合作,助力学校科研水平不断上升,在能源革命的征程中展现上电风采。
科研处、计算机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