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学校综合智慧能源科学研发平台启动会在临港校区能源中心举行。此次启动会受到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的热切关注与大力支持,吸引了来自行业协会、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金融投资界20多家单位的积极参与。校党委书记李明福,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和兴,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仰颐,副校长封金章,副校长符杨,副校长黄冬梅,总会计师张川出席并指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二级学院院长、研发平台的建设团队等参与了此次活动。
该研发平台的启动旨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适应能源转型需要,紧抓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机遇,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配电网、微电网建设。会上,李和兴对到场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殷切希望我校与政产学研各界形成紧密的科学研究推动产业进步的共同体。
李明福致欢迎辞,他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对启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国家提出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需要强化基础支撑,要求我们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我校学习“两师”系统建设理念,创新科研平台建设新的范式,打造了这一综合性的枢纽型研发平台。在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时,李明福强调该平台将围绕多能流分布式能源广泛接入的配电网、微电网、综合能源系统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研究,以此带动我校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他邀请各方共同参与平台的应用和进一步研发,以实现产学研学科链、创新研链和产业链的融合。最后,李明福表达了对本次启动会圆满成功的祝愿,并期待与会企业单位、专家学者协调发力,共同推动中国能源现代化的新征程。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处处长范仁华在致辞中肯定了我校秉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服务行业需求的理念,开展能源电力领域高水平应用型技术研发工作,并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他对我校在能源研究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与赞赏,特别是在面对新能源发展中的挑战和关键问题时,学校始终坚定地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为能源转型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认为,该平台将为双碳战略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推进、能源电力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与实践舞台,为新能源应用与消纳、城市电网建设等提供支撑。他希望学校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上海能源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上海市电力行业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袁霞作为嘉宾代表致辞。她指出该平台的启动是学校践行国家能源战略使命的重要支撑,将有力推动该领域多元主体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对上海乃至整个能源领域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她衷心祝愿该平台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低碳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并表示协会将全力支持平台的推广和应用。
在启动发布仪式上,副校长符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学研究处处长范仁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发改处副处长庄青松,上海市电力行业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袁霞,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严正,华东电网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王毅,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心刚,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绿色城市事业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王伊晓共同按下启动键。该研发平台的正式启用,为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启动会上,我校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临港集团绿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发展金控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随后,我校杨秀教授对研发平台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平台的建设目标、整体架构、功能性能、研发实验场景、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等。他介绍了该平台立足科研、面向应用、服务行业、培养人才的定位,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对接行业技术需求与学科发展需求,跨学科多技术交叉融合平台建设。同时汇报了三年间通过平台建设形成的高水平研发队伍,以及在综合能源、微电网、配用电领域取得的突出成果。
启动仪式后进行了综合智慧能源相关领域的交流研讨。东南大学顾伟教授作了《城市能源电力系统协同运行与实践》学术报告,指出国家能源战略转型需求下发展城市能源电力协同系统的必要性,以及电/气/热紧密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在物理结构和运行方面面临的新挑战,阐述了在统一建模与仿真和混合尺度调度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介绍了在东南亚地区城市能源系统中的部分具体实践,并提出了城市能源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科研处处长李琦芬教授作了《智能配电网、微电网与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研究构想与思考》的学术报告,分析了新形势下智能配电网、微电网、分布式综合能源领域的技术需求,并指出配电网着力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环节,该领域是我校十年来不断积累形成的优势特色研究方向。围绕当前国家新能源发展面临新问题与挑战,尤其是现有电网无法解决高占比新能源带来的电力电量平衡问题,李琦芬教授分析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底层逻辑与矛盾化解途径,提出智能微电网与未来分布式综合能源创新融合发展的路径。基于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在电力市场的有效引导下,提出我校下一阶段在系统层面、配网层面、微网层面、分布式综合能源层面和电力市场改革层面要聚焦研究的技术关键和“一体两翼”的“系统级+子系统级+技术细节”研究框架。最后,她表示,面对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新问题新需求,我校继续聚焦重点方向科技攻关,立足开放共享,携手行业、企业构建产学研用共同体,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与会嘉宾就综合智慧能源领域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探讨了校企合作机会和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与会人员参观了综合智慧能源研发平台,了解平台的设施装备和研究成果。与会专家期待平台继续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着眼学校重点特色学科方向发展的共性问题,瞄准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中数字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不断提升我校服务国家双碳战略重大问题解决能力。
综合智慧能源科学研发平台的建设,汇聚我校电气、能源与动力、控制、信息、计算机、管理科学等优势学科专业团队核心力量,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历时3年完成。平台主要目标是服务国家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战略发展需求,打通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形成多能互补、绿色低碳,智慧高效、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分布式综合能源枢纽型、共享型系统研究平台。平台以能源公园+研究中心的设计风格,整合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创新要素;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释放教师与学生创新活力,逐步形成高效开放共享、高质量创新服务的新型能源大科学研究中心及综合教育中心。
我校将紧抓能源革命的历史机遇,广泛邀请各方共同建立产学研用共同体,开启学校能源电力特色发展新篇章,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助力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科研处 能源电力科创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