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受学生爱戴,从教十几年呕心沥血、言传身教,让青春和心血在高等教育的园地开花结果,本期“教师人物”之“榜样·力量”系列,让我们一起走进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汪洋。
汪洋,工学博士,副教授,2008年同济大学博士毕业后加入上海电力学院。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和工程实践。
2009-2010年度:上海电力学院优秀班主任
2012年:上海电力学院促进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
2013-2014年度:上海电力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上海电力学院“我心目中好老师”、上海电力学院优秀工会干部
2014-2015年度:上海电力学院“我心目中好老师”
2015年:上海电力学院“优秀教师”、上海电力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上海电力学院“中天科技奖教金”
2015-2016年度:上海电力学院“我心目中好老师”
2017年:上海电力学院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三等奖
2019-2020年度:上海电力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21年:上海电力大学党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22年:上海电力大学基层党支部书记优秀微党课展示评选二等奖
沉浸教学助理解精益求精追完美
作为一名学了十年土木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教师本不是汪洋的第一职业选择,对他而言真正能发挥专业能力的工作可能是工程建设领域,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来到上海电力学院,成为一名专业教师。真正从事了这份工作后,汪老师发现他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工程建设领域输送人才,是一件更加有意义的事,他在工作中倾尽自己的所学,让青春和心血在高等教育的园地开花结果。
汪老师所教授的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培养即懂技术又懂管理,关键是能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上,他十分注重激发学生们的专业学习热情,从实践中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乐趣。
“如果照搬课本内容,同学们很难接受所学知识。如果将教学带入实际情景,就能提高同学们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度,还能增加课堂趣味性。”为此,他认真备课、钻研课程,更多的把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带到课堂上,现身说法,将自己从事工程建设领域的实践经验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增强课堂效果。
言传身教助成长良师益友伴终生
生动的沉浸式教学源自汪老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业余时间他参与了北京新机场、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上海世纪汇广场等多个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并积极将其中的经验和心得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分享。
课余时间,汪老师会带领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促学的方式,让学生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成为真正“双证融通”的人才。
近年来,汪老师指导的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创项目及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在近三年的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中,学生们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等。
除了教学方面,汪老师在生活方面也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人生导师。
临近毕业的学生最纠结的是就业问题,汪老师除了为学生联系工作单位外,还经常开导学生,教会他们调整心态、端正态度。
作为工程管理系主任,他带领系部全体教师和辅导员老师一起努力,逐个排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把工作做实做细,保证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前列,2022届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率达到了93.3%。
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年前,汪老师将一名学生推荐至一家实习单位,结果不到一周时间,学生便觉得“工作无聊”罢工了。
汪老师当时没有一味责怪批评,而是反问道:“你知道每个土方车运多少土方吗?你知道晴天和雨天运送的量差多少吗?”学生答不上来,他便追问:“现在你还觉得这个工作无聊吗?”他告诉学生,没有一个工作是没用的,从基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关注别人观察不到的东西,才能比别人多进步一点。
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
汪老师不仅是一名“经师”,也是一名“人师”。他时刻不忘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在上海市“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筑规划原理》授课中,通过对现有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修改优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新的教学形式传达给学生。
2020年疫情线上教学期间。汪洋老师在《建筑材料》课程中,结合绿色建材的基本专业知识,引入抗疫过程中火神山、雷神山通风、隔热、排水等绿色建材的使用例子,讲到这些绿色建材不仅保证了在如此短的建设时间内高质量高标准建好了两座医院,而且还在医院后期的运营维护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这个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做好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正是在这样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021年,为在疫情时期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汪老师利用经管学院绿色智能建造实验室的VR设备,将红色教育资源“搬”进实验室,真实还原红色展览馆实景参观,师生们身临其境地来到党的诞生地和重要历史时期的地标展馆,充分感受到党的光荣传统和伟大成就。
给上电学子的寄语: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要学会去改变自己和适应改变。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汪老师言传身教、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年华于教学生涯,即是良师,也是益友,让我们致敬。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 供稿
【上电故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