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提升我校有组织的科研能力,发挥科研平台和团队的科研辐射与带动作用,9月14日下午,我校召开综合智慧能源研究平台场景化拓展及储能技术发展研讨会。校党委书记李明福,副校长符杨,学校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及二级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科研处处长李琦芬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校能源电力科创中心杨秀教授从学校综合智慧能源研究平台(以下简称“校级平台”)建设内容、二级学院平台对接、校级平台的场景化拓展、二级学院的场景化研究方向四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他介绍了研究平台和能源方舱的架构和相关功能,以及平台对接新型电力系统研究的相关工作。目前,学校综合智慧能源研究平台分别与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和环化学院的相关平台成功对接,并在数据分享、信息交换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杨秀教授从综合能源、微电网和配用电领域介绍了校级平台的建设和研究现状,提出校级平台还需进一步与二级学院相关平台实现精准对接,使校院两级平台资源共享和数据融合。
储能团队闵宇霖教授从学校储能相关技术和临港储能产业规划两方面做了系统介绍。他详细介绍了学院储能团队的科研现状、平台建设情况以及后续举措。后续学校将进一步组织开展相关重点方向的研讨,在氢能等其他新能源的存储与转化利用、新型储能系统并网技术及设备的开发、区域性储能电池检测中心建设等方面不断形成多学科交叉团队,提升学校在储能领域的品牌效应。
在会议的交流阶段,能源电力科创中心负责人魏书荣从平台与外部的接口管理与运维关系提出平台应将基本功能、应用场景、拓展场景相融合,把平台建设纳入高地大平台建设布局中,使对接更有针对性。学科办副处长付在国提出应系统考虑平台建设情况,加强平台与储能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六个新”发展理念为基础,聚焦相关技术的系统性、连通性和贯通性,进一步发挥校级平台的重要作用。教务处副处长吴懋亮从学科竞赛、招生宣传两方面提出在更高起点、更宽领域发挥校级平台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挖掘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高度。电气学院提出要充分利用校级平台,实现“六个新”理念引领科研发展的目标,通过对校级平台数据融合、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能力强化实现由物理层到信息层的提升。能机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电信学院、经管学院、数理学院及其他参会教师则从校级平台对人才培养、项目申报、技术创新、市场对接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进行了交流发言。
符杨指出,学校综合智慧能源研究平台发展建设取得今日的成绩十分不易,这是学校历史上首次依托自有关键技术建设的研究平台,举校之力坚持模块化、标准化。大平台团队要加快进度建设,吸引广大教师参与,对接需求以寻找更多的应用场景,提升校级平台服务电力行业的能力,聚焦引领前沿技术,增强行业和学术之间的影响力;储能作为产业需求应反过来推动平台工作,以产业链推动创新链、需求链。目前储能已达到行业的爆发点,团队要在有组织的科研系统内聚焦关键领域,布局好前后端学科,推动储能方向的快速发展。
最后,李明福作出重要指示:一是保持对大方向的战略定位。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储能行业极为重要,我校目前已实现从动员阶段到应用开发与研究的跨越,团队要利用校院两级平台拓展储能应用场景,调动全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主动性,打造我校新能源领域品牌,突显学校的影响力。二是凝练科研项目,形成核心技术。新能源产生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学校和个人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各学院要准确把握新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方向优化调整做好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这对于深入开发利用校级平台、发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相关技术具有重要价值。三是做好有组织的科研。尤其在应用场景的拓展与开发方面,要明确时间要求和质量要求,要注意平衡自主研发与外部参与的关系。四是注重平台建设。学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要保持定力,重点建设重大科技平台,推动重大科技项目,提前谋划“平台+项目+人才团队”的建设工作。
科研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