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日下午,由南通科技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主办,崇川区科学技术局联合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与上海全国高校技术市场共同承办的南通科技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上海电力大学专场)在南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顺利举办。
本次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围绕新能源发展方向,我校专家介绍了最新且具备广阔市场的科技成果项目。
成果项目一,“面向多网融合的智能用电感知互动服务关键技术”,智能用电感知互动服务是建立在"多网融合"和电力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大型分布式网络信息系统,通过将互联网、用户侧电气设备的物联网、电力通信网、输配电网络中与智能用电感知互动服务相关的信息进行融合,使电力流和信息流由传统的单向流动模式向双向互动模式转变。本项目重点研究∶(1)个体及群体用户的多元用电行为特征;(2)用户侧多种负荷预测与电网互动优化技术;(3)多网融合下的大规模用户群用电协调优化与统一建模方法。旨在依托"多网融合"的智能用电感知互动服务架构,实现对用电信息的精准及时感知和深度挖掘,在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建立全新的智能用电感知互动服务模式,达到优化用户用电行为、加强能效管理、节约电能消耗、提升用户满意度等目的,对建立完善的智能电网产业链具有重大意义。
成果项目二,“新能源系统仿真设计培训平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实际风电场和光伏电站进行仿真,建立更先进、更可靠、更安全的可用于对实际新能源电站运行和基础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新能源电站仿真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等设备的结构、参数、系数等进行仿真建模,并且设计可以进行在线组态、修改、调试的控制系统,从而建立一套全方位、全过程的高逼真度、交互式风电/光伏电站全工况、全范围的实时仿真培训模拟系统。
仿真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及精度,以满足运维人员的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等技术方面的远程网络化、分组化和客观评分培训的需求。
成果项目三,“精细化负荷数据智能预测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广泛调研上海相关地区的负荷特征和规划需求,分析多种数据环境下用电负荷数据清理和关联融合;预测分析区域符合的关键影响因素,约简分类规则,简化预测模型;基于深度学习分析用户用电行为,分析不同行业用户的负荷特性和关联关系,构建动态聚类模型,建立基于用户用电行为负荷预测模型;分析比较现有短期电力电量预测方法,研究出适合上海电网实际情况和需要的负荷曲线的精细化预测方法,并用于同时率的分析等日常管理,根据基于精细化负荷预测结果,制定合适的新能源接入方案, 进行应用试点和实测。
成果项目四,“燃煤锅炉燃烧调整”,对锅炉燃烧器进行改造试验,可以有效提高锅炉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针对机组的运行情况,建议进行制粉系统及锅炉燃烧优化调整试验,找出合适的粉细度及最佳的运行配风方式,以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上述精彩绝伦的成果路演,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也对后续加大”沪通“创新资源,加快成果转化,搭建高校科研团队与当地产业的沟通桥梁有了更大的信心。
交流环节中,各企业代表就分享的成果项目以及遇到的技术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现场氛围活跃。此外,随行专家还受邀走进了周围企业参观交流。
会后,南通市科技局创新处领导与我校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王啸老师就上海电力大学成果转化的工作、与南通企业的联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王啸主任表示,欢迎南通市科技局领导一行走访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进一步推动校地的产学研合作与交流。
本次活动在“沪通”科技全面合作的大背景下,南通分中心的建立作为沪通两地科技交流的新抓手,为进一步拓展南通企业与上海高校间的科技合作深度和广度,加快成果转化,实现合作共赢,为南通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