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更新)
东南大学医学院坐落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地处高校群集的市中心,秀丽的玄武湖畔,处闹市而不喧嚣,是读书治学的上佳之地。医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35年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历经南京大学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军医学院、第三军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戚寿南、蔡翘、郑集、林几、潘铭紫、胡懋廉、姜泗长、阴毓璋、张涤生、张致一、王士雯、孙曼霁、何凤生、牟善初、丁德泮、蔡锡类、王世浚、綦建业、闫林肯、周性明、陈达光、史焕瑶、冷永成等多名国内外著名医学大家曾在这里执教或求学,人文底蕴深厚。在近90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医生、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其中不少人成长为医学科学家、教育家、杰出医生及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杨焕明、樊嘉、滕皋军及美国发明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李嘉强、陈昌义、姚奇志教授等是我院改革开放以后培养出来的杰出毕业生代表。
数十年风雨沧桑,几代人砥砺前行。作为中央直管、国家“985”和“双一流”A类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在学校“强势工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特色医科、加强交叉、提升新兴”发展战略指引下,秉持“学术至上、生为首位、师为根基”理念,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依托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平台和数字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以“博学博爱、精业精诚”为院训,形成了优良独特的医学人才培养传统,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学院招生专业包括临床医学类、临床医学(5+3一体化)、医学影像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临床检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双学士学位,目前已形成本、硕、博和博士后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所有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以构建面向未来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使命,运用人工智能(AI)推动人才培养范式改革,着力增强学生的数智思维、计算思维、设计思维、交叉思维,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健魄体格、健康心理,引导学生成为胜任国家创新发展需求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科学构建支撑学生“四力”培养的通专融合、科教融汇、交叉融通、本研融贯的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以病例为中心的研讨型课程贯穿教学始终,着重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决策领导能力,同时促进良好医德医风养成。依托国内领先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模拟医院),积极开展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是国内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和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重症医学、影像与介入医学分别入选国家卫健委质量控制中心,重症医学、影像与介入医学、肾脏病学、心血管病学、妇产科学等5个学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技术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介入医学获批教育部医药基础创新研究中心,3个学科入选江苏省创新中心,10个学科入选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学科入选江苏省临床研究中心,29个学科入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另外,学院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等十余家国内著名三级甲等医院建立了临床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临床训练和实习条件。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学术型博士生导师137名,临床型博士生导师83名,硕士生导师367名。导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等国家级高端人才30多人,大多数导师有海外留学背景,科研经费充足,每年承担近亿元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依托医学与生命科学部所建立的大型综合性科学研究平台,为基础与临床、医学与工程交叉融合创新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重要奖项。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德国、瑞典、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家国际著名医学机构和大学建立了稳定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来自4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形成了浓烈的国际化学习氛围,留学生占比达15%以上,名列校内各院系前列。学院为本科和研究生提供包括暑期见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访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显著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优质的教育资源显著提升了学生培养质量。近年来,我院学生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赛金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赛道全国特等奖、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金银铜等多项荣誉。在全国130多所医学院毕业生参加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中,东南大学医学院毕业生通过率一直名列前茅;在多次全国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我校学生代表队均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华东区特等奖、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等。
——————————————————————————————————————————————
► E S I全球排名前 1% 8个 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
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环境与生态学、免疫学、精神病学/心理学
►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 临床医学
►学位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 3个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一级学科硕士点 5个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护理学、护理(专业学位)
博士后流动站 2个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
▪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医工结合方向)-介入医学工程
▪数字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GCP平台
►国家质控中心2个国家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国家综合介入技术质控中心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 重症医学、介入与影像医学、肾脏病学、心血管病学、妇产科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技术
►省部级科研平台 6个
▪重大疾病智慧诊疗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
▪教育部医药基础创新研究中心
▪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智能影像与介入医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东南大学)
▪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脑科学与脑医学高校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临床研究中心3个医学影像与介入放射中心、肾脏病临床研究中心、神经内科临床研究中心
►江苏省医学创新中心3个 重症医学、影像医学与介入治疗、肾脏病学
►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 6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个 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1个
►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1个
►江苏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个
►江苏省临床技能培训示范中心 1 个
►直属附属医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两江医院、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
►临床教学基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阴市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苏北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留学生教学基地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明基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苏北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介入放射学、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病理与健康、基于影像技术的肝癌诊断与介入治疗虚拟仿真实验、病理学、病理形态实验学、介入与微创治疗学,介入与微创治疗学实习、放射诊断学-Ⅰ,放射诊断学-Ⅰ实习
►国家级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重症医学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面向数智时代的卓越影像医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居胜红等,2022年
►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核四维全保障”——德医双修卓越影像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居胜红等,2021年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德医双馨,日新又新,卓越影像医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居胜红等,2020年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学生为中心、综合素质为核心、卓越医生为目标”的医学教育改革,王立新等,2017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滕皋军等,2014年
►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滕皋军等,2013年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综合性大学医学生临床能力“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滕皋军等,2011年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新型消化道支架的研发与应用”,滕皋军等,2011年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的研究与应用”,滕皋军等,2016年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ARDS精准化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同质化平台推广,邱海波等,2021年
▪放射性粒子介入新技术创新及应用,滕皋军等,2022年
▪重大慢性肝病筛诊关键技术的创建与推广,祁小龙等,2024年
▪通过基因治疗恢复耳聋患者听觉功能,柴人杰等,2024年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非编码RNA的表观遗传调控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机制,陈明等,2022年
▪恶性肿瘤的多手段诊治新策略及其临床应用,陈宝安等,2022年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肾脏纤维化新机制发现及其转化研究,刘必成等,2024年
▪白血病治疗新靶点和新方法的发现及应用,葛峥等,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