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炳樟
金宝桢,著名力学专家。回族,1907年1月生,河南开封人,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9月入上海南洋大学读预科,1928年升入交通大学土木系,1932年8月毕业,9月回开封在河南省立第一高中任教半年后,1933年1月到石家庄正石铁路局任实习公务员。1934年9月到美国留学,先后在IOWA大学和密歇根大学攻读研究生,1935年8月获硕士学位,后又在Illinois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就读,1937年4月获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金宝桢在西安三台的东北大学土木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38年10月转到西安的西北工程学院土木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到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土木系任教授。1948年在无锡江南大学任兼职教授。1952年起他历任南京工学院土木系系主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中共南工党委统战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金宝桢先后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委员会委员、《土木工程》学报编委、高等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江苏力学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土木工程学会理事。
金宝桢终生致力于力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他曾编著出版教材专著10余种,为开拓我国“结构力学”学科,培养了大批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才,特别是在结构力学教材建设及发展扦系结构力学方面,他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建国初期,他结合苏联教材的内容,改编成适合国内教学的教科书,在国内领先出版了反映苏联教学经验和内容的《建筑力学》。这本教材,在当时起到了推广苏联先进经验的积极作用。在50年代,他先后出版了6种著作,不仅为我国各地区的高等学校解决了急需的教材,而且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了学习条件。
60年代初,金宝桢受高教部委托致力于创建我国结构力学课程的独特体系,在他主编下,邀请了清华大学杨式德、同济大学朱宝华合著出版了全国统编教材《结构力学》,奠定了我国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体系。该书至今仍在使用。他对结构力学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全国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审定以及我国结构力学课程的教材建设,劳苦功高,永留教史。
金宝桢在担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并兼任许多社会职务期间,始终在工作繁忙下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辛苦耕耘,凡是土木工程系主要专业的结构力学课程都由他亲自执教。他的授课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他精神振作,声音宏亮,板书整洁,思路清晰。他最喜欢学生提各种有独特见解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并善于启发学生分析矛盾,总结经验,以及如何去解决各种工程中疑难问题。他那严谨图新的治学精神,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敬佩。他的各个时期的学生现都在全国各建设岗位上担任重要的技术职务和领导职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宝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非常重视,有一套独特的方法,采取了压担鼓气、严格要求,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私品德,积极地“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在他的鼓励下,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使教育事业后继有人。
金宝桢是一位博大精深的学者,是一位土木工程方面的权威,但在“文革”中倍受极不公正的待遇,终致于1968年11月11日不幸去世,享年61岁。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得到平反昭雪。这位中国土建结构大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的学术奠基人、中国当代土木结构大师的名字,将永远留在中国科技教育史上。
朱建设、徐浦伟、戴清副主编:《东南大学校友业绩丛书(第一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61—4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