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学院成立第五个年头。自2013年底学校学科调整5个专业组建至2018年12月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五年多来,学院在整合中成长、在成长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从学院成立之初提出“摸清底子、理清路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三年发展思路,到形成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科研和教学团队建设为基础夯实学院内涵根基,以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为两翼助推学院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确立学院推进党建思想文化引领、教育教学质量深化、科研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师资队伍优化、学生成长成才助推“五大工程”,全体电信人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先后获批教育部平台3项、山东省平台2项、青岛市平台2项,获得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1名教师获得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名教师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支持计划,1名教师获得山东省青年科技奖。
2019是山东省“工作落实年”,是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更是学院再启新征程关键之年。学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强化内涵、突出特色,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政治引领和组织保证。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组织全院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目标,加强“双向融合”,推进“三级联动”,优化“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创新工作模式,深化特色党建,做好党支部换届调整工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树牢规矩意识,坚守职业操守,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一岗双责”,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高水平建设一流本科提供重要途径和机制。以学校实施 “一流本科固本工程”为契机,探索适合电子信息学科专业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课堂革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本科生以深化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为主,研究生以鼓励学术研究、实践创新为核心,着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高认同度的教育教学品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教育,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形成课堂教学扎实、实践基地稳定、财物保障有力、制度机制长效的“四位一体”良好运行机制。
三是持续推进科研学科建设,为高效能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力支持和支撑。通过完善激励政策,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不断加强科研和学术团队建设,提升学院科研水平。依托教育部、山东省、青岛市平台及校院级科研机构,努力培养一批学术骨干,形成若干学科渗透交叉互补、梯次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以学院更名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大力发展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同时培育电子信息领域博士点,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等新的学科增长点,以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学科专业和信息技术行业、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行业需求。
四是加快建设人才师资队伍,为高标准推进 “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建设一支高水平、梯队化、国际化的人才师资队伍对于“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根据学院目前学科现状,坚持引进学科领军人才与培养学术骨干、青年后备人才并重,以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多梯次培育。与此同时,通过“走出去”——选派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外访学交流、进修培养,提高学院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通过“请进来”——邀请国外专家来院全(兼)职任教、开展专题讲学,优化人才师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学院人才师资队伍建设上水平。
五是优化完善学团工作体系,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强大平台和动力。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在夯实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做好安全稳定和特殊学生工作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第一要务,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推进“三全育人”,不断完善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以建设优良院风、学风、班风和舍风为导向,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继续深化“e+”红色青年引航工程。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指向,通过优化创新环境、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舞台搭建、完善激励机制等举措,积极探索本—硕—博“一体化”人才教育培养体制。(原载《山东科大报》2019年第5期02版)
原文链接: /sdust/mu_sdkdb/2019/10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