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声音正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11  点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全民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等方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

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生态文化培育与价值观引领、多领域合作与跨界参与、创新宣传路径与方法、深入调查研究与差异化引导、强化技术支撑与传播研究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体系。

一、生态文化培育与价值观引领是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的基石基础。

生态文化培育与价值观引领在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中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和价值导向。通过生态文化培育,公众能够了解并掌握生态文明的知识和技能;而通过价值观引领,公众则能够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两者的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还能够推动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首先需要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具体来说,要培育弘扬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和自然观,培育绿色消费观、政绩观等。绿色消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政绩观是地方政府和官员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通过倡导绿色政绩观,推动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弘扬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的基础。通过教育、媒体、文化活动等多种渠道,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例如,可以开展生态文明主题的教育活动,利用学校教育、社区宣传等方式,使生态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原则。

二、多领域合作与跨界参与是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多领域合作能够汇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这种合作可以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媒体以及普通公众等多个领域。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企业可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和公益宣传,社会组织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媒体可以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而普通公众则可以通过日常行为和社交互动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这种多领域的合作,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跨界参与是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群都可以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共同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贡献力量。例如,文化界、美术界、摄影界等可以通过创作与生态文明相关的作品,以艺术的形式传达生态文明思想,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科技界则可以通过研发环保技术和产品,推动绿色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这种跨界参与不仅能够丰富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形式和内容,还能够扩大其影响力和覆盖面。在具体实施方面,可以通过举办生态文明主题的展览、论坛、文化活动等,吸引不同领域的人群参与和交流。

三、创新宣传路径与方法是提高生态文明宣教质效的关键。

创新宣传路径需要打破传统的传播渠道和模式,寻找更加贴近公众、更加高效的传播方式。例如,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可以迅速扩大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范围,并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如举办环保主题展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等,可以进一步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创新宣传方法是提高宣教质效的重要手段。通过尝试采用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方式传递生态文明理念,如通过动画、漫画、游戏等形式,让公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学习生态文明知识。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公众的信息接收偏好和行为习惯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宣传策略,提高信息的到达率和转化率。

在创新宣传路径与方法的过程中,要注重贴近公众需求,深入了解公众对生态文明宣教的需求和期望,确保宣传内容符合公众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强化互动参与,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宣教活动,通过互动、讨论等方式,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突出实践导向,将生态文明理念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引导公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四、深入调查研究与差异化宣传引导,是提高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

深入调查研究与差异化引导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其能够确保信息的传递更加精准、有效,并增强信息的可接受性和共鸣度。不同群体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信息的理解、接受和反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准确了解各个群体的特征和需求,从而避免“一刀切”的宣传策略,使信息传递更加具有针对性。

制定差异化宣传引导策略能够提升信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不同群体的特征和需求,采用不同的传播渠道、语言风格、信息形式等,使信息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共鸣。

差异化宣传引导策略还有助于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通过精准定位目标群体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浪费和干扰,提高信息的传达率和转化率。同时,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宣传策略,还可以激发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相互学习,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和普及。

五、强化技术支撑与传播研究是提高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效能的重要保障。

技术支撑是提升生态文明思想传播效率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我们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更精准的传播方式。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更有效地收集和分析公众对生态文明思想的需求和反馈,进而实现个性化的、精准化的信息传播,提高信息的到达率和影响力。

深入传播研究有助于优化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策略。传播研究有助于了解公众的认知特点、信息接收偏好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公众需求的传播策略。这不仅可以提高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效果,还可以增强公众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强化技术支撑与传播研究还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传播。在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双重驱动下,我们可以不断探索和创新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公众生活,更加符合时代需求。

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不仅是对过去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巩固与提升,更是对未来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明确与拓展。这一举措有助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也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作者陈惠宁,系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