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声音正文

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01-02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这一重大成果,反映了党在新时代不断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逻辑。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校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负有时代重任。高校要在新征程上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时代新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要多维度对大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从大学生身心特点出发,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按照教育发展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及实践全过程,寻找高校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路径,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应有贡献。

驻于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高校对发源于山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创新发展更应义不容辞。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时强调:“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高校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对历史、对未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持续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工作重心,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传承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并积极将其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高校要发挥文化优势,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场所,作为知识传承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机构,高校要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发掘文化潜能,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作出积极贡献。高校应始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部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主知识体系上添砖加瓦。始终坚持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在文艺创作、实践调研、文明传播领域发挥特长和优势,在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文化传播方式创新、文化生产落地发展中发挥作用。

高校要发挥育人优势,坚持文化育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既是党和人民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高校应抓住机遇,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始终以育人为本,系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文化育人,以“文化大集”“传统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开展新形式育人工作;重视网络文化育人,用好文化文艺活动“第二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心聚力,浸润青年、感染青年、引领青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师生心中扎根。系统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和原创文艺精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以高校特色文化培育塑造时代新人。

高校要发挥科研优势,坚持守正创新。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鉴别对待,创新传承。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研究展示力度,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精华和时代价值,在“产、学、研、用、创”的育人实践中加强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利用,大力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光辉历史。将非遗传承落到实处,在“三下乡”等活动中以走访调研等多种方式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由学生主持参与传统文化相关创新创业项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致力于促进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乡村振兴;鼓励从事非遗传承工作的相关校友反哺母校,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发挥高校师生专业特长,力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落实落细落地,保证高校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重要职能。

大学之大,既在于精神之高,也在于文化之强。新时代新征程中要求高校承担新使命,落实新要求,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高校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发挥文化优势、育人优势、科研优势,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促进高度的文化自觉,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

(作者徐展,系《山东科大报》副刊编辑;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