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的大海上,一条渔船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颠簸摇晃。“抓紧把漂流浮标放好!”艾波和他的研究生们在摇摆中把监测设备放入大海……
认知海洋、服务海洋,是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艾波教授几十年来孜孜追求的科研梦。
“海上环境不比陆地,瞬息万变,人们也很难脚踏实地地去观测。搞好海洋测绘和海洋信息化建设,在浒苔打捞、海上搜救、海洋防灾减灾中,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从十几年前,和学生们乘渔船出海测绘,到现在带领团队专注于“互联网+海洋”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艾波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叩开海洋测绘的门”
2005年,从武汉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后,机缘巧合,艾波来到了坐落于黄海之滨的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任教,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海洋测绘之旅。
“2007年,国家海洋局北海局要做一套海上搜救软件,用于搜寻失事船舶和落水人员,能够有机会参与如此意义重大的项目,我感觉机会非常难得。”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一帆风顺。
首要问题就是船和人往哪里漂,这个如何做?艾波和同事们也是一头雾水,“虽然所教的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服务于海洋,但是实际上,当时我们测绘学院的老师并没有从事这个方面的专门研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服务于海洋信息技术,也是服务于海洋强国战略,那就接受挑战认真做!”风浪运动的轨迹、海底地形的起伏、流体力学的模型……要准确预报海洋环境,就要给看不见的风浪流画出一副动态的“肖像”,捕捉风浪运动的“轨迹”。至此,艾波正式踏上研究海洋科研之路,叩响了海洋测绘之门。
2011年,艾波和同事们的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海洋局的创新成果奖。“比如海上有船发生事故,需要去救援,那么去哪救援?因为茫茫大海,救援队赶过去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船或者落水者是不是漂走了?往哪个方向,漂了多远?越精确的预测对救援越有利。”艾波和同事们研发的海上搜救软件,集成了海洋的多种数据,接到报警后,会预判周边哪艘船离事故点最近,并立即指挥调度,在附近展开搜索和救援,以最短时间挽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如今,这个系统作为自然资源部和交通运输部的官方推荐平台,每年都会用到1000次以上,在针对人员落水、船舶失事及各种海上的事故紧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艾波介绍,他们研发的“国家海上搜救环境保障服务平台”面向我国全海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智能化、高效率的海上搜救辅助决策支持服务,将搜救方案生成时间从原来的数小时缩短至目前的不到1分钟。
“走出实验室,迈向海洋”
“实验室一年温度适宜,四季如春。但是数据不能在实验室获取,需要海上的测量。”在十几年的研究过程中,如何获取更多的数据,成为摆在艾波面前的一道难题。
开船出海做实验成为艾波和同事们经常做的一件事。出去一趟不容易:要开船,开船也很贵,放浮标成本也不低……但是没有其他办法——没有数据就很难做到精确的预报和预警监测,所以数据拿到的越多越好。
太阳毒辣辣的晒着,汹涌的波涛让人晕眩,出海的饭菜也比陆上差——“这些都是小事”,在艾波看来,出海不算辛苦,得不到数据,才是最苦恼的事情。
实地采集各种数据、购买各种船舶的数据、从国内外搜集各种数据源……十几年的工作中,“向海洋要数据”成为艾波团队干的最多的一件事。
梅花香自苦寒来。十七年来,艾波带领团队专注于“互联网+海洋”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在海洋大数据治理、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数字孪生等方面取得重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艾波团队通过自主研发海洋大数据混合云计算中心、基于高性能并行计算的查询检索与分析挖掘、基于国产密码SM4算法的数据安全传输等核心技术,实现了海量、多源、异构海洋数据的综合治理和高效应用,解决了海洋大数据管理模式混乱、查询检索效率低、分析挖掘速度慢、数据传输安全性差等难题,形成了整合统一、开放共享的海洋大数据中心,为远洋科考船、海洋油气平台、海上风电等不同行业应用场景提供了专业化数据服务。
其中,“大洋科考海洋气象保障系统”已成功部署在大洋一号、深海一号、向阳红六号等科考船上,为科考船远洋航行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气象预报和安全保障服务,2022年圆满保障“深海一号”印度洋航次安全。
针对海上搜救、溢油、浒苔绿潮等海洋灾害,艾波团队突破实时立体监测、目标精准漂移预测、多智能体协同搜寻处置等关键技术,为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自然资源部东海局和北海局等单位提供了海洋防灾减灾决策支持。
创新海洋大数据治理与服务模式,研发海洋防灾减灾决策支持关键技术,面向陆海自然资源监测和规划管理需求,构建海陆一体自然资源监测与实景三维可视化……艾波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在海洋强国建设中越走越远。
艾波成立的青岛阅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活力中小企业等,每年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照亮学生晚归的路”
凌晨2点的校园里,艾波的办公室依然亮着一盏灯。“艾老师比我还能熬。”他的一个学生回忆,“艾老师经常早出晚归,有一次我们一起完成项目,艾老师连续一周每天加班到凌晨2点,早上又早早地就来了,我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都熬不过他。”
将科研和育人结合起来,是艾波的长项。
艾波深知,一位教书育人的师者,如果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完善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育理念、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无法胜任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
在教学过程中,他时常与学生一起实践探究,积极建立“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能力提升体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日里,艾波和学生们亦师亦友。他会在学生经济困难的时候出手相助,在学生外出实习时做好后勤保障,每次出差回来为学生带特产……耕耘不问收获,收获自会到来。近年来,他指导的学生获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竞赛奖励30余项,连续4年获国家级竞赛特等奖。
十九年的科研育人生涯,艾波先后获得了中国测绘学会青年测绘科技创新人才、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青年“互联网+”新锐人物等众多荣誉称号。2024年,刚刚获评为“山东科技大学教书育人楷模”的艾波说,他最喜欢的,还是教师这个身份,将科研和育人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技术进行应用创新,服务于国家所需,是他最大的欢乐。(记者: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