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愿做教书育人的“老黄牛”;是倾心育人、诲人不倦,给予师生细微关爱的“孺子牛”;是科研路上勇攀高峰的奋斗者……他是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主任韩作振。
从教37年,韩作振始终把“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将教书育人的使命铭记在心,把“育人梦”融入“中国梦”,努力当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用心、用情、用爱、用行动教育每个学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不久前,他获评山东科技大学2023年度最美教师、教师育人楷模。
“育人梦”融入“中国梦”,一颗丹心站稳课上课下
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1986年,韩作振自中国矿业大学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毕业后,选择成为我校一名教师。他始终坚持“扩充知识储备”是教师站稳讲台应有的根本,随后在职考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先后获得岩石学硕士学位和地球化学博士学位。目前,他的年均教学工作量超过400学时。
多年的教师生涯让韩作振领悟到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更是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他认为,教书育人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开放式教学、小组活动……每一次讲课,韩作振都会寻找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与学生互动,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让他们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韩作振坚持在教学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把教学效果转化为做好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的具体行动。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到国家能源安全,从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到国家“双碳”目标,从课程学习到能力提升,从考研规划到人生目标……他通过课程讲授、理论宣讲及实习实践等方式言传身教,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校,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韩作振经常通过专题讲座、主题论坛、茶话座谈等形式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探索,追求真理。他带领大批学生投身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取得了优异成绩。本科生王雨佳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00余小时,2022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研究生王佳佳参与支教、无偿献血、“小螺号”对口援藏等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多项荣誉。
细微处的关爱,学生有需要就能找到他
学生的事就是最大的事,用心呵护学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韩作振始终心系学生,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课堂学习,更体现在个人生活等方方面面,于细微处给予学生关心关爱。虽然行政工作繁忙,韩作振依然将学生的学习放在重要位置。无论是在工作之余的夜晚还是周末和节假日,他总会出现在办公室或者实验室,让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找到他。
在生活中,韩作振始终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经常到宿舍与学生交流。当他了解到研究生存在热水洗浴、电动车停放充电等困难后,多方协调、筹措资金,为研究生公寓安装上了统一热水供应系统和刷卡式洗浴系统,并在公寓楼下优化安装了电动车智能停车供电系统,解决了博士生洗澡需奔波大半个校区的困难。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韩作振认为,教师除了着力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还应帮助学生练就一身“钢筋铁骨”,助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韩作振注重“产教学研”的结合,经常前往就业单位进行走访交流,捕捉最新的就业信息,掌握用人单位需求,了解往届毕业生就业学生情况,根据国家、社会的需求对学生的培养做出及时恰当的调整,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院院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他带领学院主动服务黄河重大战略、“双碳”战略和海洋战略,自主设置生态环境安全、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及工程、海洋技术与装备等个交叉学科博士点,着力构建“强工、厚理、精文”学科体系,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高水平学科建设重大突破。
韩作振把年轻教师也当成自己的学生,对于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问题他总是积极协调。他经常为年轻教师分享自己申请国家基金的经验,传授申请国家基金的要点、策略和技巧,并义务为校内大量年轻教师修改国家基金申请书,助力年轻教师的成长。他指导的3名青年教师已成长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推动学科+,率团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是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应当肩负的重要责任,也是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每年,韩作振都会抽出一定时间带领学生参与野外地质工作,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学生。野外工作经常在荒无人烟的群山之中,他们曾在昆仑山海拔6千多米处、罗布泊无人区等地开展地质研究工作,经历过敦煌的沙尘暴、陷入过沼泽地、深山中迷过路、高山上车翻人仰,采样时,靠吃冷馒头和咸菜填饱肚子,但韩作振从不抱怨,每一项科研成果都渗透着他的汗水。
韩作振潜心沉积学、石油天然气地质、煤地质等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屡结硕果。近年来,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石化科技部项目1项。近几年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授权专利10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两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同时在国内外刊物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检索60余篇。
不管是影响世界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还是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都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近年来,韩作振积极同化工学院老师展开合作,对微生物成矿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推动地质学与生物学交叉融合,并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本科生、研究生课堂教学。紧跟“医工结合”的潮流,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开展人体结石形成机制研究,从矿物学、微生物学和医学等角度开展联合研究,通过研究人体结石的矿物学特征、成因机制,尝试为预防和治疗结石提供新思路,也是沉积岩石学应用于人民生命健康的实例。目前在该方向培养了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取得的成果在国内外多个期刊发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韩作振先后获评“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一系列荣誉。(记者:郭菁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