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深度报道正文

走“新”更走“心” 重“形”更重“行”——山东科技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侧记

发布时间:2021-05-17  点击:

“学习了陈子荫先生的事迹,心里很不平静,他是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榜样,我们要像他那样爱党奉献、敬业实干,做出更大成绩。”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院长陈绍杰激动地对记者说。这是山东科技大学在党史教育中结合学校历史上备受推崇的、曾经培养了多名院士的已故教授、全国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陈子荫同志塑像落成仪式上的一幕场景。

山东科技大学自3月下旬开展党史教育以来,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多措并举,力求学习活动走“新”更走“心”,重“形”更重“行”。

领导带头引学

“真是让人耳目一新,这样的党史课怎么叫人不爱?” “这是一次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洗礼,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读懂党史,学史爱党,学史爱国,从党的思想理念中汲取智慧力量,从中补足精神之钙、铸牢信仰之基,进而为自己的成长之路指明方向。”这是学生们在聆听了党委书记罗公利、校长姚庆国讲授党史之后谈及的感受。

4月14日、15日,校党委书记罗公利以“重温百年党史,见证青岛百年”为题,校长姚庆国以“百年中国 看今朝”为题,分别走上讲台与青年学子共同感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程,触摸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脉搏,为青年学生上了一堂深刻的党史教育课,受到学生热烈欢迎。

书记、校长带了头,其他领导紧跟上。截至4月底,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全部走上讲台,为师生讲授党史。随之,各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走上讲台,讲授党课。据统计,学校领导和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已讲授党课100余场。

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远不止讲党史课……

——党委中心组学习,两周一次,雷打不动。4月6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听取专家讲授党史报告;4月22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部分章节,观看《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党史纪录片。在交流研讨环节,3位同志经过精心准备,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史学习,结合实际工作,畅谈学习心得。会后,大家普遍感到:把“学习别人的成果”转变成“我学习的成果”,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思考融会贯通,这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效果好。

——专题读书班,为期一周,内容丰富。学校于4月举办了“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期读书班”,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5天,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和党支部书记参加,深入学习研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

——专题报告会,聚焦党史,深刻解读。4月6日,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忻平应邀做客学校第29期“泰山讲坛”,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全校处以上干部作党史学习教育辅导报告。大家普遍反映,忻平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学习党史的必要性,总结了党史学习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还以陈树湘“断肠取义”等大量史实案例,生动诠释了“对党绝对忠诚”的涵义,引起了强烈的思想共鸣。

创新形式活学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要结合青年学生特点,强化思政课的引领作用,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他们,感染他们,启迪他们,教育他们。”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克周如是说。

党史教育开展以来,山东科技大学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使党史教育活起来了,引起热烈反响,收到良好效果。

——运用思政课加强忠诚于党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将党史学习融入思政课这一思政教育主阵地,针对5门思政课课程特点和授课内容,打造与各门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差异化、特色化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注重强调党史学习教育中所体现的各类中国精神,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铁人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中国精神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道德素养教育、法律素养教育的个性化结合;依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注重从学生切身体会中凝练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变,挖掘鲜活案例、更新教学体系、创新融入路径……不同课程围绕各自授课重点,从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突出党史教育的不同侧重点,实现思政课党史教育与学习的“协同异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党、正确认识党和真情向往党。

——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沉浸式教育。学校把驻地红色资源作为广大党员学习党史、重温初心的生动教材,基层党组织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参观了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青岛山炮台遗址、青岛烈士纪念馆、王尽美故居、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徂徕山革命教育基地、西柏坡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40多个红色教育基地,深切感受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先烈英勇不屈的精神,赓续红色记忆,讲好“红色故事”,让党史深植党员干部群众心中。

——通过红色经典进行革命教育。学校利用“山科易班”这一网络思政平台,举办师生“共读”“共答”“共宣”“共述”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参与党史知识每日打卡,累计参与答题人数19000余人,打卡次数60余万次。开展“4个100”红色经典接力,构建“校—院—班”三级网络,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和覆盖面。截止目前,学生推荐我喜欢的红色书籍47本、党史知识160个、英雄人物37位、红色故事50篇,让学生在红色经典阅读中将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引导学生接过历史接力棒,肩负起新时代历史使命。

——通过宣讲团巡回宣讲开展情景式教育。学校成立由百名辅导员组成的“百年党史百人讲党史宣讲团”,宣讲团在该校青岛校区、济南校区、泰安校区以及青岛市区大中小学、社区等进行校内外巡回宣讲,巡讲10余场,受众数万人,常常观众爆满,场场观众泪目。宣讲团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通过真理的味道、伟大的旗帜、春天的故事、奋进新时代4个篇章,讲述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初心故事;通过情景剧渣滓洞女监《绣红旗》、相声《穿越》、快板《“改”出来的美好》等节目,激励引导青年学生践行“兴学强国”“爱校荣校”的使命担当。宣讲活动同步在微博、抖音、bilibili进行线上直播。师生普遍反映,这种宣讲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儿、冒热气儿、有生气儿,吸引人,感染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党的伟大,激发起了党员意识和使命担当意识。

——利用校史资源开展榜样教育。4月23日,山东科技大学举办了全国优秀教师、岩石力学界著名专家陈子荫先生塑像落成仪式,以此激励师生爱党爱校、敬业实干。据介绍,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山东科技大学结合70周年校庆,以重编科大校史为契机,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文化、精神资源,形成以陈子荫先生为代表的“70年、70事”,作为讲好“科大故事”的鲜活素材,用身边人讲身边事,激励师生。

一是通过宣传栏、标语、橱窗、电子屏等媒介宣传校训、校风、科大精神、科大传统、教风、学风,力求师生耳熟能详,入脑入心。

二是深入调研学校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和组织参与者,系统梳理学校发展历史上重要节点、重要事件、背景故事,编成《科大故事》系列读物,全景展现科大难忘的发展历程、奋斗精神和优良传统。

三是利用《山东科大报》、校园网、山东科大官方微博微信等媒体加大对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的宣传。《山东科大报》在“科大故事”专栏,校园网主页在“科大学者”“科大学子”“深度报道”“科大声音”板块,通过学校离退休老同志中的优秀代表和教学、科研、管理一线的典型人物及学生中典型人物的生动事例讲述科大历史,阐释科大文化。

据了解,除了上述做法外,山东科技大学还在增强学党史的吸引力方面动了不少脑筋。比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党史文化教育长廊、思想政治教育VR实验室;校团委举办“青春心向党”演讲比赛,推出团支部书记“我来讲党史故事”精品微团课;校学生会组织“百部红色影展”活动;测绘学院举办“盒”你一起趣学党史活动;艺术学院演绎《绣红旗》《陈望道》红色话剧;各学院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大学生艺术团演绎经典红歌快闪,等等,营造了全范围覆盖、全链条推进、全方位宣传的良好氛围。

力行实践真学

4月28日,光明日报客户端以“山科大:学史力行大学生用上智慧洗衣房”为题,报道了山东科技大学“学党史,为师生办实事”活动中的一件事:针对学生反映现有洗衣机设备老旧,机器噪音大等问题,对学生公寓洗衣机项目进行彻底升级改造。随后,新华网、今日头条、齐鲁壹点、半岛新闻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山东科技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师生办实事上,赢得了师生赞誉。

——建好校园环境。一是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出入校门实行人脸识别,严格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管理;拓宽校内人行道,校内行车实行电子监控,超速抓拍,减少交通隐患;建立校园110、志愿消防队两支快速反应队伍,实现校园消防可视化;引入“共享单车”,方便学生出行。二是加强文化环境建设。筹建笔架山文化亭,建造一批与学校建筑、绿化和谐共生、交相辉映的休读点、阅读栏和校园景观小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满足学生休闲、阅读、交流的需要。持续推进校园绿化美化,完善校园绿植铭牌,建设“校园数字植物志”。系统规划建设笔架山,实施山体整体绿化美化,建设文化观、休读点和配套基础设施,打造笔架山文化公园。

——破解就业难题。针对毕业生关注的就业难的问题,学校积极搭桥拓路促签约。面向毕业生开展《2021届毕业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盼;面向用人单位开展《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了解用人单位所需所求所愿。将信息总结汇总,及时向供需双方通报,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调整好心理预期。依托大学生职业发展工作室,组织有丰富就业指导工作经验的辅导员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和“一对一”“多对一”就业帮扶;满足不同就业需求,引导毕业生参军入伍,到基层就业、在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领域就业等多渠道就业。建立“学校—院系”两级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分生源地域、分专业类别、分就业意向设立就业指导小组,为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信息;举办“协同育人 广揽良才”校政企座谈交流会,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政企协同育人;开展“空中”双选会、行业定向招聘、名企校园行、求职训练营、“名企游学”等活动,辅导员还随身带着毕业生求职简历,向企业现场“推销”毕业生。学校先后举办专场招聘会650余场,“云宣讲”招聘会30余次,定向邀约用人单位1200家,提供岗位需求10万余个,毕业生普遍反映,选择余地大了,心里踏实多了,家长也比较放心了,截至目前,毕业生签约率同去年同期增长了13个百分点。

——开展志愿活动。开展“志愿传递温情,献礼建党百年”主题志愿服务月活动。青年学子参加义务植树,组织义务献血、协助肺结核防治知识宣讲、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巡讲、配合做好疫苗接种,并走进社区,将志愿服务精神带进百姓万家,比如,安全学院青年志愿者为社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智能装备学院部分党员在社区开展家电维修、生活妙招宣讲;资源学院志愿者们在泰山景区天外村入口细心为游客指引道路等。(记者:秦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