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交通学院交通工程专业2011级1班学生。现任山东科技大学新闻中心记者团副团长兼网络新闻部部长、院新闻中心主任,曾任资环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兼新闻中心主任。学习成绩列班级前茅,获国家奖学金一次、校一等奖学金三次,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多次获评“优秀学生标兵”“三好学生”“十佳学生记者”“优秀学生编辑”等荣誉称号;科技创新成果丰富,屡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社会实践经历丰富,2013年赴山区支教,被评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生”。
“从未想过得到什么,我只是在自己喜欢的这条路上不断地学习、探索,不断地提高,自然就收获的多。”平淡的言语间流露着她的不浮不躁。
朝乾夕惕 点亮科创之光
“看过《奋斗》的人估计都会记住米莱这个角色,我一直希望能和她一样活得洒脱自在。不服输的性子让我异常执拗,凡是认准的路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迈进大学的当天,刘雯就要求自己——全力以赴,绝不后退。从那起,刘雯就像一只辛勤的蜜蜂,在大学这所花园里,拼命地吮吸知识的花蜜。“对待学习,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学踏实。”
走进刘雯的宿舍,会发现书桌上笔记本比课本还要多,随手翻开一本,全都写满了她自己总结的各科知识框架和详细的知识点。聊起学习,刘雯有着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认为课堂记忆是十分重要的,而课堂笔记更是学生的必备品。”无论是课上听讲还是课下整理,她都会认认真真地完成,并不时地翻阅,加深理解和记忆。凭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适合的学习方法,刘雯的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曾荣获2012—2013学年度国家奖学金。
刘雯的科技创新之路是以CAD为起点的。一次部门会议上刘雯听学长聊起CAD和建模仿真的技术,顿时她心里一亮,对CAD产生了兴趣,就毅然报了培训班去学习,而当时班里就她一个女生。因为是零基础,所以对她来说学起来特别吃力,往往都是老师准备讲解下一节了,她却还在上一个画法上转圈。这就迫使她在课下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周末,没有晚自习,下了课她就一头钻进宿舍,“扎根”电脑前,抱着电脑一遍遍地画图、建模。“曲面的建模对我来说是一大难点,因为几何想象力差,画图的时候总是找不到下手点,拿到一个题总是毫无头绪。学长袁野就找了几个典型题目,一遍遍的教给我,我把每一道题都反复练习了三四遍,直到脑子中有了完整的步骤和模型才罢休。”临近五一节假日,恰逢最后一次培训,当舍友都在讨论回家还是旅游的时候,刘雯依旧是左手拿着包子,右手画图,与CAD不停地“搏斗”。“我不怕累,怕的是现在不努力,等结果出来以后自己后悔。”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雯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CAD一级、二级的专业证书,并获得岗位能力资格证。
具备了一定的建模仿真技能,刘雯并没有停止,她开始积极参与多项全国性赛事。她加入了学院科技创新小组,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为了不拖团队的后腿,每一个备赛期她都和团队里的男生一样去练习,熬夜通宵是家常便饭,却没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每天在学院科技创新工作室练习到晚上10点多我就立刻折回宿舍,洗刷后继续练习,每天都是耗完电电脑自动关机才会去睡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CAD/CAM大赛全国一等奖、3D方向女子组全国一等奖,采矿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山东省二等奖……一项项荣誉,都是她辛勤奋斗的结果,是对她无言的肯定和称赞。同时,她还和队友们一起撰写了论文《深部巷道两帮卸压技术》,被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录用。
“刘雯是个十分好学要强的人,她对知识的热情连我们男生都自叹不如。”采矿专业10级梁颖坤说。
笔耕青春 畅游文字世界
对文字的喜爱让刘雯在新闻宣传的道路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三年的时间,刘雯从一名新闻中心干事到新闻中心主任、记者团副团长,从对宣传工作一无所知到十佳学生记者、优秀学生编辑,她付出了很多努力。“‘将新闻当作一份事业来做,它将永不褪色。’我一直在试着理解这句话,并践行这句话。”
新闻工作时效性强,稿子都要当天完成。晚上的活动,往往刘雯修改完毕已经12点,甚至更晚。睡觉之前她都要定好早起的闹铃,以保证在老师上班之前将稿件发送过去。山东科技大学新闻中心网编部的工作也为她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通常在编辑校稿的同时她都会仔细研读各学院优秀稿件,借此学习、反省自己。
她说:“我认为新闻宣传是一件需要长期积累的工作,只有多练笔、多总结才能提高。所以,无论是当干事还是当主任,我都喜欢主动接工作,多干活。”一开始刘雯的稿件不被采用,她就拿出优秀稿件和自己的作对照,找出不足;每次犯错也都会把错误重重地标红,写在便利贴上以便随时提醒自己,不得再错。三年,刘雯在《山东科大报》、北极星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稿件40余篇,带动了学院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记者,促进了学校、学院新闻中心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新闻报道任务。
“每次听说有活动,她都充满兴奋,跃跃欲试。因为她文笔好,很多需要整理总结的资料我们都会找她帮忙,她会帮我们做得很好。”刘雯的舍友管西芬告诉记者。新闻宣传对刘雯来说不像是工作,更像是一种享受。
笃行实践 托起爱心公益
“人类有义务将最美好的东西给孩子。”怀揣着传递爱心的公益态度,课堂之余,刘雯投身公益事业。2013年暑假,她携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前往河北赞皇县苏家台小学开展暑期义教活动,并担任5、6年级的班主任。
“思想落后,贫富差距极大的大山深处有许多渴望的眼神,我尽我所能为山区儿童带去知识、送去关爱,帮助他们认识外面的世界。”提起支教岁月,刘雯打开了话匣子。“每天睡在只有一层床单的硬板床上,平时用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刷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满杯子的草屑、土渣。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我们每天还要步行10多里地的山路去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帮助有需要的家庭寻找资助人。学生天赐是一个十分讨人喜欢的男孩,他是家中的老大,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弟弟。家里没有几件家具,房子没有吊顶,唯一能看的过去的床坐下去就吱呀作响,晃晃悠悠。家里收入很少,还要供孩子上学,给弟弟看病,日子十分艰难。家访结束时,我们刚要走,天赐抱着存钱罐来到我们身边,很小声地问我:‘老师,我的存钱罐快满了,是不是就能给弟弟看病了?是不是他也能上学了?’当时我心里一丝触动,我能做的那么少……”
在支教期间,刘雯担任班主任,她从来不午休,在教室里陪家远不能回家的学生聊天、下棋。离开山区的最后一天,刘雯将岛城学生捐献的几百本书郑重地交到了苏家台小学老师的手里,希望大山里的孩子通过各类书籍看看外面的世界。“临行前我给班里每个学生写了一封信,短短一两页或许不能表达出我所有的感情,只希望每一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早点走出大山。”怀揣着爱心与热情,刘雯协助山东科技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的公益团队,一起为宁夏西吉、河北赞皇等助学基地的贫困学生募得价值六万多元的爱心物资,并帮助贫困儿童寻找到一对一的资助人。
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更遥远的风光。在奋斗的路上,刘雯满怀必胜的信念勇攀求知的高峰,娇小的身躯撑起希望的天空,“我所要做的就是义无反顾的向前”,每个脚印都是她的青春印记,都昭示着她的努力,都是对她的肯定。在成长的征程中,必将留下她更多的专属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