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化工学院,有这样一位女生,她以“山科铁粉”走过了四年本科时光,以“硕士学霸”的姿态结束了研一生涯,她就是聂春晨。
之所以被誉为“山科铁粉”,是因为她曾获得2018-2019年度本科生国家奖学金,摘取山东科技大学2019年度“十大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面对诸多“双一流”高校推免保研的“橄榄枝”,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在母校硕博连读,而之所以说她是“硕士学霸”,是因为刚迈入研二的她凭借研一阶段的科研成果强势胜出,于今年10月拿下2020-2021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吃苦耐劳 自律自强
个人的成长成才,首先得益于家庭教育的影响。聂春晨从苦出身的祖辈、父辈那里学到的人生第一课就是:吃苦耐劳。在长辈鼓励式教育中长大的她,无惧艰难困苦,坚信天道酬勤。
古语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聂春晨深知学习没有捷径,唯有勤奋努力、踏实勤勉,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在2016-2020年的本科阶段,聂春晨认真学习,从不懈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到了研究生阶段,她知道硕博阶段的学习更加倚重科研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她更加注重提高科研能力。
“我有一种执念,就是做事要尽力而为,要么不做,做了就要尽可能地做好”。凭此信念,她把自律发挥到极致,课堂上认真听讲做笔记,保证课堂内容当场消化,不拖到课堂之外。课余时间争分夺秒搞科研,周末更是常年无休,寒暑假总是最后一个离校。舍友和班里同学们都笑着打趣她:“一入科研深似海,从此春晨是路人”。说起聂春晨的努力,她的辅导员在采访中跟着“补刀”:“去年冬天,我看他们几个同学搞科研挺累的,就张罗着一起来我家涮火锅,改善生活放松放松,其他同学都欣然接受了邀请,只有她以周末时间排满为由婉拒。”看着辅导员无奈又自豪的笑容,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律是一种习惯”这句话的意义。
有志者事竟成,聂春晨硕士阶段学习位列班级第一。读研以来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一区一作2篇,影响因子达到10.204和9.297。这些成绩助她斩获2021年国家奖学金和校级一等学业奖学金。
严谨认真 心怀感恩
研究生阶段的科研之路,离不开导师的耐心指引。说起导师,她直言幸运。因为,她的导师吕宪俊教授是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也是学院院长。她说,“我的导师行政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从来没有懈怠过课程教学。不管多忙,他始终坚持每周亲自开组会,耐心听取每位学生的汇报,并精准给出指导意见。有时候,课题组的同学们了解到他去外地出差,看着时间离组会不远了,原以为那一周就可以放松一下躲过组会,但是真到开组会的时候,老师竟然准时出现。”
聂春晨对入学后的第一次组会印象深刻,那是2020年9月研究生入学后的迎新组会,当时,吕宪俊教授向新生介绍了课题组的文化传统,着重强调了六个字:自信、主动、细节。这六字掷地有声,深深地刻在她的脑海里。严谨认真的导师给了她最深刻的教育,她想:老师可以说是已经功成名就了,还能如此勤勉,我一个年轻人,有什么理由懈怠呢?从那以后,她把这六个字作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行为规范。对待学业和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她用自信的态度去看待,积极主动想办法找方法,踏实并认真思考每一个细节,最后总能冲破困难,拨云见日。
“我们课题组氛围融洽,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老师同学都能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让我感到十分幸运……”采访中,聂春晨多次强调。
志存高远 永不止步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与时俱进是聂春晨的学习心得之一。
谈及本科时代所获得的“国家奖学金”和“十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她说:“那时的光荣,已经是过去了,我不能‘吃老本’,要往前走。”进入硕士阶段后,她注重挖掘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创新能力,不断阅读文献增加知识储备。基于本科时期第一篇SCI论文打下的良好基础,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她,陆续又有2篇一区、1篇二区一作论文被录用,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发明专利一项,获得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特等奖。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国家级学术竞赛以提升综合能力,近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级学术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这些,都让她备受鼓舞。
聂春晨知道,在当今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要想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一定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突破口语瓶颈。她说:做研究要有过硬的英语水平,如果英语功底不扎实,看不懂、写不好、说不出,科研之路就会更艰难。因而,她一直十分注重提高英语水平,夯实专业英语功底。但她和很多同学的区别在于,别人视学英语为任务,她视背单词、练口语为科研生活中的一项消遣。她说:“做实验、处理数据累了就学学英语,换换脑子,感觉很充实美好”。
此外,读研以后,身为党员的她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更饱满的热情、更踏实的行动为老师同学服务,在2020年底,聂春晨获评为学校“研究生党员标兵”。
就这样,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一直努力的聂春晨更加努力,一向自律的聂春晨更加严于律己,要么在实验室要么在去实验室的路上,要么在处理数据,要么在写论文,放假最后一个回家,开学第一个来校,在科研路上从不止步,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义。
多数人只看到她硕果累累,但其中的艰辛,她却从未提及。她喜欢把目标和计划装在心里,脚踏实地,稳扎稳打,至于“梦想能否实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她无心过问。因为,她相信,逐梦路上,道阻且长,一个人把时间用在哪里,哪里就会有奇迹,她要做的是用行动证明自己始终在路上,以奋斗者的姿态拥抱明天。(通讯员:易凡 徐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