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 月出版。全书共 20.6 万字, 228 页。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象以尽意——无往而不适的意象。这部分对爻象、卦象、数象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阐发了《周易》所蕴含的深邃的易象内涵,详细阐述了整个易象体系、周易的取象方式,以及易象中的简易、变易、不易的特征。第二部分是言以名象——言象互动的易象体系。这部分对《周易》中卦爻辞的取象的特征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卦名、卦辞乃至《易传》语言系统进行分析后,得出卦名和卦爻辞甚至于《易传》都源自象,《周易》的语言文字系统通过以象释象、以象达意的特殊方式对六十四卦进行了解释。第三部分是言不尽意——立象尽意的哲学依据。这部分对《周易》的以象说理、立象尽意的依据进行了探索。在分析言、象、意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易象即意象的命题,通过对《周易》以象达意思维模式的演变与发展过程的回顾,以及对中国古代“言意之辨”的探索,为周易的“立象尽意”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随后对《周易》的“立象尽意”的象征思维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具体分析。第四部分是兴象——《易》之象与《诗》之兴的比较。通过对二者的比较,作者指出兴与象在具象系统、象征意蕴方面存在着许多互通和关联,但二者在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面存在着不同。第五部分是道与器——易象的文化阐释。这部分从形上和形下两方面对易象文化进行了阐释,从形上方面来说,易象为我们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背后的规律,从形下方面来说,人们通过制造器物表达其所认识的易象进而表征天道。象在《周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该书从《周易》文本入手,详细分析了《周易》的阴阳爻,八卦乃至六十四卦所象征的意蕴,揭示了《周易》“立象尽意”的意象思维模式,为我们展现出了《周易》中博大精深的易象思维。(董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