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加拿大学者、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贝淡宁(Daniel A. Bell)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汪沛共同撰写的新书《正义层秩论:为何社会层秩如此重要》(Just Hierarchy: Why Social Hierarchies Matter i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深入探讨了层秩社会关系在个人领域及更广泛的政治领域中产生有益作用的机理。
两位作者认为,任何现代社会都存在“层秩”现象。在书中,“层秩”可以被理解为阶层和秩序。在现代研究中,层秩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可取的层秩,第二类是不可取的层秩。可取的层秩应该专注于为人民服务。作者还认为,正义的社会层秩对一个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传统的儒家和进步的社会主义者都认为,在原则上,统治者应该为共同体服务、为人民服务。相反,当他们滥用权力为自己或家人牟利而忽略了更大的职责时,他们便丧失了统治的道德权利。由此,从规范的视角看,区分坏的和好的层秩非常重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不断发展,实现经济现代化,最终建成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至少没有明显的层秩差别。
今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脱贫攻坚战也进入到收官之年,贝淡宁也高度关注中国的脱贫攻坚计划。近日,记者就中国脱贫攻坚和相关话题等采访了两位学者。
中国社会科学网:之前看到您在接受《环球时报》的采访中提到,您认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方式很难被其他国家效仿,脱贫也会是这样吗?您认为中国的方式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在不发达国家适用吗?
贝淡宁:中国政治制度的独特之处在于贤能政治理念,其目的旨在选拔和提拔德才兼备的公职人员和领导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在经济改革时期,它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增长、促进脱贫致富,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天,中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在这一点上,中国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做出了表率。我个人认为,中国的贤能政治理念是中国脱贫的成功之道。
汪沛:不过,贤能政治理念不一定在每个发展中国家都可以成功复制。例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通过竞争性选举(competitive election)上台执政。为了赢得选举,这些候选人会通过各种手段迎合支持者和特定的选民,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民意,但对其他团体的选民却不屑一顾,结果会导致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到严重破坏。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巴西。目前巴西的疫情状况十分严重,原因就是巴西政府为了迎合国内大资本家的利益,急于复工复产,不在乎百姓的生命安危。如果政府采取积极的行动抗击疫情,巴西的疫情状况才可能会好转。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您的书中,社会公正(Social Justice)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中国的脱贫计划,中国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公正的挑战?这些挑战如何反映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政府如何看待并应对这些现象?
贝淡宁:以前,中国的发展思路是经济发展高于一切。但这个发展思路导致的结果是严重的贫富分化,同时带来了许多其他社会矛盾。我看到现在中国的发展思路是重点关注农村和偏远地区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在这个时候,我认为领导干部的考核制度需要改变。过去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考核制度,现在更应该专注于他们为改善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做出的贡献。
汪沛: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环境问题也关系到社会公正。例如,如果一个城市的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输出污染,这也是一个影响到社会公正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简而言之,脱贫不再仅仅是促进经济增长那样简单的问题,政府还需要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可持续发展。今后,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制度应该变得更加多样化,不应该只关注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在书中提到,社会秩序对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中国来说,社会层秩如何帮助战胜贫困,可以解决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贝淡宁:一个稳定的社会需要一个公正的社会制度。在书中,我们的观点是,不同的道德原则应该为不同形式的社会层秩提供依据。从道义上讲,合理的社会秩序应该充分为人民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服务。一个合理的社会秩序也应该有利于社会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社会的标志。
汪沛:如果政府能够为人民服务,人民将充分信任政府,这样的社会制度就可以是合理的。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一直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在改革开放初期,绝大多数城市人口受益于经济增长,百姓的生活日渐富裕起来。可是,由于政府没有重点考虑农村的改善,其状况逐步突出显现。但庆幸的是,中国政府及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致力于改善农村现状,现在的中国农村得到了巨大发展。这一点,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府很难做到。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克服贫困的过程中,您认为中国采用了什么样的哲学(基于您个人的观点)和文化思想?它们对未来中国的发展,甚至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脱贫有何借鉴?
贝淡宁:中国的脱贫反映出了两个思想的价值。首先,儒家思想强调物质基础的重要性。孔子本人也明确指出,政府的首要义务是保障人民日常生活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孟子认为,政府必须首先为人民提供基本物质生活保障,使他们不会在道德上走入歧途。
对儒家来说,美好的生活包括与家庭成员和朋友的和谐关系。这些关系应该以人道和仁爱为基础,这种关心应该逐步延伸到伦理与政治共同体的其他成员,最终推向整个天下。当然,仁爱的强度随着距离的扩大而逐步降低,我们总是更爱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但是,如果人生活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下,仁爱将无法实现。
其次,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它建立在更深层的儒家传统之上,儒家传统强调国家有义务减少贫困。社会主义强调政府的首要义务是为人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扶贫的最终目的却不仅与此。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实现共产主义是最高目标,先进的机器终将代替人来完成社会所需的工作,人们可以自由地实现他们的创造本质。人们有时间和机会发展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丰富人类生活。
儒家传统和社会主义都为战胜贫困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对于儒家思想来说,人们可以优先考虑社会和谐,并将爱延伸到家庭成员之外。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人们将能够发展他们的创造性能力,致力于艺术哲学和追求科学真理。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今年的中国两会上,脱贫攻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您对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报告或其他计划有何看法?
汪沛:中国政府的脱贫目标非常明确,对消除贫困做出了巨大的积极努力。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努力下,中国控制住了疫情,迅速投入到经济发展中,我认为这对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非常重要。同时,我个人很欣赏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扶贫目标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的理念。如果人民变富裕了,但他们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得不到清洁的空气和水,那么整个减贫努力将是徒劳的。在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我认为中国需要重点考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国制定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您认为中国在该议程内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贝淡宁: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捍卫者和践行者。我个人认为,在联合国“2030议程”下,中国将在世界脱贫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庆幸的是,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全球积极地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脱贫项目合作,向全球分享脱贫经验,我认为中国的脱贫经验将进一步推动联合国“2030议程”发展。同时,我还认为,在多边主义框架下,其他国家的脱贫经验同样可以促进中国发展。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仍然乐于向其他国家学习发展经验,这种学习精神必将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向前发展。
当然,如果中国想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成功,需要满足三个非常重要的现实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稳定的国内环境。如果国家战乱频繁,人民将陷于恐慌,流离失所,这将对国家的经济带来沉重打击。目前,一些欠发达国家战乱频繁,中国如何帮助这些国家展开脱贫项目合作面临巨大挑战。
第二个条件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促进双赢合作。在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应该充分开展与欧洲、拉美、俄罗斯和非洲国家间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个条件是中国需要与联合国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比如全球疫情流行、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工智能滥用。在这些领域中,中国也要试图与理念不同的国家展开合作,比如美国和一些经常抨击中国的西方国家。简而言之,实现脱贫目标不能够只依靠中国,需要和平稳定的全球秩序。同理,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能只依靠自己,和平的世界也是中国发展的前提。
《正义层秩论:为何社会层秩如此重要》(Just Hierarchy: Why Social Hierarchies Matter i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作者简介:贝淡宁(Daniel A. Bell),加拿大学者、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汪沛,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出版时间:2020年2月
出版社:普林斯顿出版社
原文:【海客谈中国】加拿大学者贝淡宁:贤能政治理念是中国脱贫攻坚成功之道
作者:李想 责编:蔡毅强
原文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ww.cssn.cn/gjgxx/gj_bwsf/202007/t20200727_51605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