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以美启真|古诗文教学研讨活动暨
书香暖冬月,名家进校园
为深入探索诗文教学的有效路径,进一步践行“课标为基,素养为本,学术为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并加强与协作体学校的交流。12月12日,山东大学实验学校(青岛蓝谷小学、中学)特邀语文课程与教学、儿童阅读课程建设专家林志芳教授团队一行来我校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专题教研。
即墨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庄媛媛、鳌山卫教育体育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赵刚、山东大学实验学校校长苏晓虎出席本次活动。山东大学实验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及协作体学校部分语文教师参加本次活动。同时,近千位老师通过直播观看本次活动。副校长陈维丽发表致辞,为活动拉开序幕。
追溯·古词新韵
林志芳教授执教六年级古诗词教学观摩课《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她以古诗词重述为主线,引领学生们穿越时空,与宋代词人王观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课堂上,林教授通过巧妙的配乐选择任务,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词中意境,感受江南春天的绝美画卷。学生们在林教授的引导下,纷纷拿起笔,创作并分享了自己心中那独特的浙东春天之景。
讲座·诗意启迪
随后,林教授进行了《百课诗文:以文化人 以美启真》的专题讲座。她提到散文与诗歌不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文化的传承与美的启迪。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这些文学作品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随着讲座的深入,林志芳教授逐一解读了精选的小学生散文与诗歌篇目,带领大家在诗意的语言中触摸文字背后那温润智慧的生命。
授牌·星辰璀璨
在这个充满诗意的时刻,林志芳教授为山东大学实验学校颁发“百课诗文核心实验校”荣誉牌匾,这既是对学校古诗词教学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古诗词教学发展的美好期许。
论孝`·经典传承
李奎艳副教授执教《谈谈<论语>中的“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李教授采用“主题读书法”,精选《论语》中讲“孝”的七章内容,联系生活,旁征博引,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孝”的内涵与层次,立足“敬爱”,从“能养”“愉色”“几谏”“细节”四个层次,沉入式讲读,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学以致用。
秋暝·诗意盎然
刘宇琦老师执教《山居秋暝》一课。刘老师基于古诗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通过想象与读写结合的方式,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同时注重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学生以读促思,以思悟情,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研思·诗文共赏
两位专家引领教师聚焦诗文教学困惑与实践问题,深入研讨。李教授强调小学阶段传统文化培养的重要性,提倡结合学生特点和文体特征,让古诗文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林教授则指出,教学设计需内容动人,师生需共生共创,沉浸课堂。语文是知行合一,通过交流碰撞,转变理念,激发创新,共促学校诗文教学发展。
感悟·教海杨帆
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古诗文的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解读,而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通过诵读、品味、想象等方法,让学生与古人产生共鸣,从而真正领略到古诗文的魅力。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会带着这份收获,不断前行,让古诗文的光芒照亮更多学生的心灵。 ——邵媛媛
林教授在诗文领域的深厚造诣,为我们直观展示了散文与诗歌阅读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不可或缺性。这提醒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务必重视学生的诵读积累,为他们搭建起坚实的语言基础。通过反复的诵读与品味,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从而培养出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与敏锐感知。——唐颖慧
有幸参加了本次林教授的专题培训,林教授所提到的“文字背后是人生,语文背后是人生”使我感触颇深。结合我自身的教学以及目前所处的困境,我深刻认识到大量的文字阅读、朗读对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篇幅短小、文质兼美的现代散文。通过学习、阅读这些“小散文”不仅可以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增强阅读能力,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更能引领他们通过文字感受到丰富的自然与人文世界,开启他们更为智慧、细腻、温情的精神人生。——于义雄
林老师在讲座中提及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避免笼统的提问,而应该用小切口的问题切入课堂。以这个角度回看自己的课堂,有时确实会问出让学生难以回答的“大问题”,但是学生却无所适从。事实上聚焦具体的问题,进行小切口提问不仅会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更能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思考方向,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若既能够找准小切口,也能够关注到指向性的大问题,何愁没有一堂好课?——肖晶
古诗文教学新程启航,我们将继续探索古诗文教学的新路径,为孩子们的成长播撒更多智慧的种子,让古诗文的璀璨光芒照亮他们的未来之路。
【撰稿:陈亚男 胡欣欣 图片:于升一 胡晴晴 审核:苏晓虎 刘霞 许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