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乡村政治与乡土文学”系列学术对谈活动(第一场)——农村改革的决策与改革中的农村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15日 14:20 点击量:

        4月13日,山东大学政府决策研究中心于青岛校区会文楼智慧教室218成功举办第一场“乡村政治与乡土文学”系列学术对谈活动,主题为“农村改革的决策与改革中的农村”。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驻院专家杨争光、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兼职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唐鸣参与对谈。此次对谈活动由山东大学马克斯·韦伯研究中心主任王建民教授主持,活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活动伊始,山东大学政府决策研究中心主任从高层政策制定的视角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4个关于农村改革的社会现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工业化、民工潮以及农村选举,在现象基础上讲述中国政策变迁。随后基于当时出台的五个“一号文件”,通过对文件的逐项解读和借助真实事例,指出国家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他基于历史视角来梳理和讲述中国建国初期至80年代的改革,总结出80年代所进行的改革不是上层的刻意设计,而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实践,以此进一步指出80年代之后的改革对之前中国所遵循的理论支撑是一种颠覆和突破。


    杨争光从基层视角出发,感叹每一次实践和改革的不易,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带有农民实践有所成果后被中央承认的“被迫性”。他通过再现自己求学时期家乡的实景,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体现出农民对“生存的向往”,改革的事实在于生存面前的勇气抉择倒逼国家改变决策。同时杨争光探讨了“政治”与“人性”的关系,他认为贫穷会扼杀和扭曲人性、不自由会扼杀人性,只有舒适平淡的生活和尊重常识才会滋养人性,而改革让农民看到了对自由向往的可能性。唐鸣则结合“一号文件”和自身的知青经历,指出改革是一个不断松绑的过程,它反映出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认为农村改革一直进行到现在,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是它能够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好。两位学者关于“对生存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观点的博弈也将本次座谈推向高潮。


    最后,山东大学政府决策研究中心主任对两位学者的观点争鸣进行评价和补充,他认为两位的观点是同一个方向不同的视角,并指出“要自由才能发展”,他认为“不给自由”和“不自由”是两码事,只有给了农民自由才能让其找到追求自由的感觉和方向,而不让人自由就是坏的政治,农村改革最大的恶就是不给农民自由,这也和党中央对农村改革的总结相一致,因此应该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此次学术对谈活动的成功举办,是一次乡村政治与乡土文学的对话和碰撞,让与会者再次重走改革之路,加深大家对改革的认知和理解,也为今后乡村问题的研究拓宽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山东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E-mail:policy_making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