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周向军教授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专题采访

发布日期:2013-09-12    作者:     来源:    

今年是马克思逝世130周年,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与研究形成了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大多通过传统媒介得以传播。然而,在当前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是否可以实现,其实现的条件和时机是否成熟,实现数字化的意义究竟何在。对此,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于3月11日专程采访了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周向军教授,采访文摘刊登在2013年3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426期上,并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全文转载。

周向军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上与时俱进。在当前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数量和范围远远跟不上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和普及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应当把握数字化机遇,实施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数字化工程。

数字资源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周向军认为,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数字化能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手段,促进传统研究领域的创新,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全面发展;能为马克思主义教学提供新的手段,创造出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从而革新马克思主义教学的局面;可以提供新的灵活多样的普及手段,使马克思主义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呈现在人民大众面前,构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阵地。

“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数字化在中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周向军说,伴随着各个领域的数字化浪潮,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文献资源也相应地数字化了,新生产的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数字化产品也在不断增加,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网站也不在少数。2001年初,总投资达1.9亿元的“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获批。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在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数字化中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中央编译局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以及其他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宣传单位、信息服务企业等也在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数字化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源和建设经验。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数字化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链接:http://www.npopss-cn.gov.cn/n/2013/0314/c219468-20786634.html

http://www.csstoday.net/Item/53813.aspx

(撰稿/邓海龙 责任编辑/孙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