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最大的程度地提高自己,为达成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唯有在奋斗中,黄金般的“自由”才会烁烁放射光芒。
——约翰·迪芬贝克
约翰·迪芬贝克,第13任加拿大总理,德国人后裔,早年是人权律师,曾经成功的为18个死刑犯辩护。步入政界后,经过30年的奋斗,无数次的失败,1957年登上总理宝座。他代表农村,城市工人等小人物,给他们发放补贴,甚至造成财政赤字。卸任后,作为一名普通议员,他仍在其暮年四处奔走活动,继续宣扬他的一个民族的理念,民众尊称他“迪芬长官”。
成功的秘诀就是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不放弃。迪芬贝克的从政历程就是这一格言的有力证明,他不止五次在国家、省、甚至市的竞选中失败。最终当选总理时,他已年逾61岁。迪芬贝克曾在不同场合提及,他所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其接受的高等教育。而其大学母校正是萨斯喀彻温大学。
2014年3月,萨斯喀彻温大学对山东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进行友好访问。其间,我们和该校国际部主任戴尔先生饶有兴致的谈起约翰·迪芬贝克这位知名人物。戴尔不无自豪的说,萨斯喀彻温大学不仅出了一位总理,还出过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分别是Gehard Herzberg和Henry Taube,拿的都是诺贝尔化学奖。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与萨斯喀彻温大学所贯彻的教学理念不无关系。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学的重点在于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查漏补缺,先修正错误,再学习新内容。这样的弊端是,由于教学关注对象主要集中在成绩较差的学生,放任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最终导致所有学生的发展都平淡无奇,少有建树。与此不同,萨大倡导关注所有学生的优势特长,因人而异,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优势,强者弥强,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戴尔先生就这方面做过一个调查。他对就读于萨大的不同类型的中国留学生进行了比较,有些是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萨大的,有些是从该项目转入的。相比之下,该项目的学生在课堂讨论参与度、学科成绩及社交能力等方面,普遍优于其他中国留学生。戴尔认为,此种现象与学生之前的学习经历有直接关联。通过对项目的深入考察,他或许找到了答案。该项目和萨大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二者教学工作的实施都围绕基本一致的宗旨,即树立自信自强的意识,培养自觉自立的能力。由于该项目提供的衔接,学生进入萨大后能够得心应手,顺利完成学业。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成为政界、科学界或者其他领域的名人。
戴尔先生的一番话令我们深有感触。诚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总理,或者拿诺贝尔奖,但是通过合理规划的教育路线,每个人都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潜力,在各自的领域实现人生之完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