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内分泌生理和糖尿病的研究,聚焦于胰岛细胞环路和GPCR跨膜信号转导对胰岛稳态和糖代谢的调控机制,发展糖尿病干预策略。以通讯作者在 Nature, Science, Cell, Cell Metab, Nat Metab等杂志发表论文37篇。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第十届树兰医学青年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奖项。已毕业博士生12名,硕士生11名,学生曾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术之星奖等荣誉。
于晓教授事迹介绍
于晓,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国家杰青、山东省杰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于晓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中科院获博士学位后,赴美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回国,在山东大学建立了独立的研究团队,2018年10月至今担任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2011年11月加入中国民盟,现任民盟省委青年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总支主委。于晓教授在政治思想上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领会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和民盟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
在教学工作中,于晓教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改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立足于教学岗位,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爱岗敬业,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质量,传承科学家精神,点燃和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热情。于晓教授作为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协助分管学科建设,积极拓展研究生优秀生源,通过举办研究生学术文化月活动为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有效引导研究生增强学术诚信意识,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在科研方面,于晓教授长期从事内分泌生理和糖尿病的研究,聚焦于胰岛细胞间环路和GPCR跨膜信号转导对胰岛稳态的维持,阐明了嗅觉受体Olfr109、鱼油受体Gpr120、多巴胺受体和胆汁酸受体对胰岛信号环路的调控作用及其结构基础,发展了以GPCR为靶点调控胰岛稳态治疗糖尿病的新策略,研究成果居于国际前沿水平。于晓教授以通讯作者在 Nature(3篇), Science, Cell, Cell Metab, Nat Metab, Nat Chem Biol, J Clin Invest,PNAS, Diabetes等杂志发表论文37篇, 其中2篇通讯作者文章被选为封面,4篇通讯作者文章获杂志的专题评论和推荐,3篇通讯作者文章被 Faculty Opinions(原F1000 Prime)推荐。于晓教授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人才项目,荣获2022年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等。于晓教授目前担任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生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神经生物物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于晓教授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坚持立德修身、严谨治学,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在科研攻关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她希望能够将学生培养为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强调科研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为什么要做科研,以及怎样做好科研。针对研究生的个性差异和研究方向差异,于晓教授注重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发展计划。于晓教授认为实验台不应是科研的全部,她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每周开展由研究生主导的文献阅读汇报,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帮助大家扩大知识面,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另外于晓教授鼓励并推荐学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比如中国生理学大会、糖脂代谢时空网络调控学术研讨会、山东生理学大会等,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前沿,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科研素质。
于晓教授已经指导12名博士生和11名硕士生顺利毕业,目前在读博士7名,硕士10名。指导研究生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2人获得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奖,1人获得山东大学校长奖,1人获评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得山东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奖,1人获得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培养的研究生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博士生杨帆已经是山东大学教授、博导、齐鲁青年学者,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博士生程杰和林慧,是山东大学特别资助类博士后,均获得国家博新计划支持,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
于晓教授对教学和科研事业的热忱,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关怀,充分体现了山大人“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精神与品格,是新时代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