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群体界定:
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群体主要特征是因身体疾病、学业困难、不良成长经历、不良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经济困难方面等原因导致的在心理上出现较为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或人际交往能力差、集体适应能力差、抗压能力差的特殊学生群体。
二、四种筛查方法:
学期初心理普测:每学期组织全体在校学生通过学校的瑞格心理测评系统进行心理普查,通过普查结果反馈筛查学生的心理状态。
心理谈话:通过心理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谈话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
课堂表现:主要指任课老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如有无迟到、旷课,能否按老师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等)
朋辈评价:通过周边同学、朋友(主要指班级主要负责人、心理委员、宿舍长、较为亲密的朋友)对其表现的描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帮扶目的和原则
帮扶目的:帮助他们消除、矫正、缓解各种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培养健康的心理,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战胜挫折的信心,学会积极面对和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自我控制、有效调节情绪和情感的能力,从而消除各种心理困惑,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四、帮扶原则:
一是普及教育和重点预防相结合原则。普及教育是指针对包含各类特殊群体在内的全体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重点预防是指针对各类特殊群体中的重点人群(具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和重要时期的重点人群分别开展重点教育活动,以有效消除或缓解特殊群体中的重点人群的心理压力或心理问题。
二是集中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教育是根据各类特殊群体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分别采取相应的教育引导措施的做法,如团体培训、团体心理训练、集体谈心等;个别辅导是指为解决特殊群体中某一个体的心理问题而开展的个别谈心等活动。
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群体
五、具体帮扶措施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和心理健康工作台账。在学期初心理健康普测结果的基础上,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普查筛选出可能存在自杀倾向、一般心理问题或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名单,形成心理问题学生群体工作台账,作为后期开展心理工作的依据,并定期更新。
(二)开展谈心谈话。主要包括普通的谈心谈话和心理咨询谈话。心理普测问题学生名单第一时间反馈给带班辅导员,由带班辅导员及时与学生当面进行谈心谈话,主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情绪状态、面临的主要困难、困惑等,并填写《谈心谈话记录表》。
与此同时心理辅导员开展自杀心理倾向学生的心理咨询谈话,根据谈话情况填写《心理咨询记录》。谈话工作开展过程中带班辅导员和心理辅导员保持双向沟通,双方各自将通过谈话发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商定对问题学生的具体帮扶形式(主要沟通的问题是学生当前主要心理问题的种类及严重程度、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原生家庭情况、就医及心理咨询史、是否必要通知父母、是否必要联系学院心理中心、是否必要请假治疗或建议休学等),并上报领导裁决。
除根据心理普测反馈进行谈话以外,还要根据上文所述的其他筛查方式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群体实施上述流程的心理谈话。
(三)朋辈互助: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朋辈关系,建立朋辈帮扶网,力求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正向支持力量,引导学生通过朋辈带动、模仿学习和榜样学习改变不良习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四) 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对于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可由带班辅导员出面以通过电话或书信等方式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在必要时也可以家访,告知其子女在校期间的思想、心理与行为表现等情况,请家长加强与子女的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为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奠定重要基础。
(五)团体心理辅导: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群体开展相关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如针对抑郁群体的抗抑郁团体辅导、针对人际关系较差群体的人际关系改善主题团体辅导等。
(六)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系列主题活动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七)开设学院心灵信箱。建立会计金融学院 “心灵信箱”,作为学生倾诉压力、苦恼、困扰的窗口,由心理辅导员管理,及时给予回复。(通讯员: 丁国强 撰稿:魏涛 审核: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