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欢迎您!
学校首页 学校邮箱 163邮箱 126邮箱
学院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乡村振兴驿站:从“挂到墙上”到“落到田间”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4-10-04 作者: 浏览次数:10

    (杜  龙,石晶盈,宋遵阳,汪晓彤)大乡村小驿站,虽方寸之间,却为乡村振兴凝智聚力。2024年暑期,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乡村振兴驿站”挂牌建设工作,完成110个“乡村振兴驿站”挂牌工作,分别与各驿站进行了深入交流。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里峪村是“乡村振兴驿站“之一,在香椿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技术瓶颈,多次求助其他企业无果后,里峪村村支部书记朱强想到了刚刚挂牌的山东农业大学“乡村驿站”行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迅速精准对接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石晶盈、宋遵阳两位专家。

9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杜龙、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石晶盈、宋遵阳等3位老师来到里峪村。针对香椿产业发展中口味不统一、配料不健全、食品安全难把关等问题,两位食品科学专家现场问诊把脉、梳理思路、提出方案。农业科技虽赋能乡村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但也要“算好账”,控制成本才能降低风险。在购买技术与自主研发之间,两位专家“精打细算”,不光技术指导也要成本核算,提出产业发展的各种方案供村委选择。在驻村干部与村委成员的集体商议下,大家一致决定走自主研发之路。只有掌握科技密码,才能打造品牌,形成规模效应,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后期,两位专家将进行香椿采样,再通过试剂调制、实验观察、安全检测等方式,解决香椿产业发展问题。活动期间,道朗镇农办主任张联军现场指导,出谋划策。

据悉,里峪村香椿等产业种植历史悠久,产业规模庞大,产业品质好,发展香椿产业,初加工是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从“外部协助”到“内生发展”,里峪村在乡村产业过程中苦心经营,已初具规模。接下来将充分利用山东农业大学科研资源,以乡村驿站为平台,努力尽快实现从“产业薄弱村”到“产业示范村”的华丽蝶变。

大家一致认为,乡村振兴驿站服务活动将是田间地头、产业车间与课堂教学、科学实验的双向奔赴,乡村发展中的问题就是涉农高校教学科研的课题,科技与产业、专家与农民的深度融合,必将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新模式。乡村驿站不能只“挂在墙上”,而是要“落到田间”。

乡村驿站作为山东农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的重大行动,需要全校各学院各专业师生凝心聚力,发挥各自优势,打通科研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是牵头人,未来还将在思政教学、党建引领、政策解读、田野调查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鲁ICP备050023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