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源与环境学院王金花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了题为“Rhizosphere bacteria G-H27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degradation of chlorpyrifos and fosthiazate”的研究论文。硕士研究生张绪志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王金花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图1. 图形摘要
残留在农业环境中的有机磷农药对农作物质量、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一定风险,如何消减环境中的有机磷农药并阻止其向农作物迁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微生物修复是最具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可通过形成生物膜增强其生物功能,强化污染修复效果。本研究通过构建荧光标记蜡样芽孢杆菌G-H27(Bacillus cereus),基于荧光标记菌G-H27的生物膜建立了毒死蜱和噻唑膦高效降解体系,探究了该菌通过定殖和成膜对小麦根表毒死蜱和磷噻嗪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G-H27具有很强的生物膜生产能力,并能在小麦根表面形成成熟稳定的生物膜。G-H27在植物根表面定殖以及成膜不仅降低小麦根系毒死蜱和噻唑膦的含量,降低小麦茎叶中噻唑膦的含量,还能促进小麦生长。综上,利用外源强化手段在作物根表面快速构建降解菌生物膜,增强降解菌的降解性能,阻控毒死蜱和噻唑膦在环境-作物体系迁移,达到良好、持续的控污效果,为微生物成膜治理污染环境提供了新见解。
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泰山学者计划项目的资助。
文章DOI: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9838
编 辑:万 千
审 核:贾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