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状况的评估和测试

作者:发布时间:2019-05-07

健康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应该如何去评估衡量呢?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身体无病。可见,健康应包括身体和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两大方面的完好状态。其具体内容是: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各种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态度积极,处事乐观,责任心强,不挑剔事务的巨细;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当,身材匀称,牙齿清洁,头发光泽,肌肉结实,皮肤富有弹性等等。
  国内外的心理学家认为,正常心理应具备下列8项标准:1.智力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内,并能正确反映事物;2.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生理年龄基本相符;3.情绪稳定,适应情境;4.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5.适应社会,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协调;6.行为反应适度,不过敏,不迟钝,与刺激情境相应;7.不背离社会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个人动机并使合理要求获得满足;8.自我意识与自我实际基本相符,理想我现实我之间差距不大。
  心理学家提出,判断心理健康与否,可遵循3项原则:1.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无论形式或内容均应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否则,难于为人理解。2.心理与行为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确保每个人具有良好社会功能和有效地进行活动的心理基础。3.人格的稳定性。每个人的人格(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之后就具有相应的稳定性,并在日常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独特性,在没有重大变故的情况下,一般不易改变。
  然而,仅从行为表现来评估心理是否健康是不够的。因为心理健康水平有高有低,因此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

1.适应能力。对环境的适应,特别是对变动着的环境能否良好适应,是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适应能力强,说明心理健康水平高,反之则低。

2.耐受力。对精神刺激或压力的耐受能力或抵抗力。人的耐受力受先天素质、神经系统强弱及活动特点、气质类型等的影响,更与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特征有关。

3.控制力。控制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当身心健康时,表现为心理活动稳定正常,思维敏捷,逻辑严谨,情感表达恰如其分,举止得体,辞令通畅,应对如流,随遇而安,不卑不亢等等。

4.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一般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临床上则多以清晰度为指标。注意力不易集中往往是某种严重精神病的先兆,其程度越严重,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需要指出的是,注意力的稳定性过分增强,如强迫观念时的注意固定则属心理障碍。在临床上意识水平降低程度依次分为:朦胧、梦幻嗜睡、昏睡、昏迷等。

5.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当一个人毫无理由与亲友断绝往来,把自己隔离起来并变得冷漠无情时,就要考虑是否出现了心理障碍。相反,过分和无选择地广泛交往,并十分热情和兴奋,也要考虑是否属狂躁状态。

6.康复力。指在蒙受精神打击和刺激后心理创伤的复原能力。这也是心理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

7.道德愉快胜于道德痛苦。道德愉快是一个人在利他活动中自我体验到的愉快,有减轻和消除心理痛苦的作用,是信心、勇敢、乐观进取、坚忍不拔等许多优良心理品质的坚固基础。道德痛苦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矛盾的对抗性,比其他心理痛苦都深刻而剧烈。一个人的道德愉快超过了道德痛苦,他就是心理健康的人,超过越多就越健康。

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如何,可通过以下5个方面的测试来了解。

1.心脏功能测试。在一分半钟时间里,屈体20次,屈体时呼气,直立时吸气。屈体前先测定并记录自己的脉搏,为数据;做完运动后立即再测定一次脉搏,为数据;一分钟后再测,为数据。将三次数据相加,减去200,除以10,所得数为03,表明心脏功能极佳;46,良好;79,一般;1012,较差;13以上,请立即就医。

2.体力、腿力测试。一步迈两个台阶,快速登上五层楼,说明健康状况优良;一级一级登上五层楼,没有明显的气喘现象,健康状况不错;如果气喘吁吁,呼吸急促,为较差;登上三楼既累又喘,意味着身体虚弱。

3.仰卧起坐测试。仰卧地上或床上,压住双脚,双手交叉,置于胸部。抬起上半身向前倾,用手触脚。一分钟为限,记录仰卧起坐次数。20岁,一分钟内的最佳成绩为4550次;30岁,4045次;40岁,3540次;50岁,2530次;60岁,1520次。

4.呼吸测试。记录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频率。下述频率为各年龄段的最佳数,超过或低于该数据者均属欠佳:20岁,每分钟最佳呼吸频率(一呼一吸为2次)为3540次;30岁,3035次;40岁,2030次;50岁,1520次;60岁,1020次。

5.屏气测试。深吸一口气,然后屏气,时间越久越好。再慢慢呼出,呼出时间以3秒多钟最理想。最大限度屏气,20岁左右的年轻人可持续90120秒,年满50岁的人应在30秒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