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 2015-06-18 浏览次数: 5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for Refrigerating Technology of Air Conditioning

 

学时:4学时             学分: 学分

实验个数:2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课程代码:BB040317       课程性质:必修

大纲执笔人:范军         大纲审定人:赵兴忠

 

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实验》是学习《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是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它是以制冷循环,热泵工作特性一门课程,是培养相关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理论和实验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参加生产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实验》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学生必修的实验课程。通过该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等能力,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相互协作和创新开拓精神等实验素质,使学生基本能够准确分析制冷循环各个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对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明确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建立起准确的的概念;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学会总结、归纳和推理,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实验课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课程负责教师首先需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方式、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本课程以基础性实验为主,实验的操作训练是本课程的中心环节。学生根据各个实验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测定、数据处理,并撰写实验报告。实验前, 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 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明确本次实验中要测定什么量, 用什么实验方法, 使用什么仪器, 控制什么条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需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合格后,学生才能开始做实验。实验过程中, 要求学生勤于动手, 敏锐观察, 细心操作, 开动脑筋, 分析钻研问题, 准确记录原始数据, 经教师检查并签名,实验及其原始数据记录才有效。

3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次实验课,实验前教师要亲自检查仪器设备情况,清点学生人数;实验过程中,要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实验现象有关的一些问题,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本实验课程的两个实验均属于基本操作型的实验,要求学生必修亲自动手,建立制冷循环的科学概念。

三、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实验 BB040317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必开

选开

实验类型

内容提要

 

基本

操作

 

 

1

制冷压缩机性能实验

2

 

 

 

 

了解制冷系统的组成。测定制冷机标准工况(或空调工况)下的制冷量、功率和制冷系数。分析影响制冷机性能的因素

2

热泵循环演示实验

2

 

 

 

 

了解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观察各部件的工作过程。熟悉热泵系统中换向阀的原理。

四、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报告的格式包括:

实验目的

主要仪器设备

③ 简要原理

实验操作简要流程图

实验内容及数据整理: 与计算有关的数据应列表,需计算部分应列出引用的公式和方法。必要时,应绘制曲线。

分析讨论:对整个实验的数据、实验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并加以总结。

思考题及实验体会

五、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方法,实行累积评分制。根据每次实验时,学生在实验前准备工作中的表现,基本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实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报告的条理性和表达能力以及实验中的文明程度等,综合评定每次实验的成绩,然后将每次实验成绩累计而得出学生的总实验成绩,即实行累计评分制。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六、实验应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以一个实验教学班为标准)

制冷压缩机性能实验的实验台一台;

热泵循环的演示实验的实验台一台。

 

附:教学参考书目

1、建议使用教材:

彦启森,石文星,田长青等编.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主要参考书:

1韩宝琦李树林 主编. 制冷空调原理及应用(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9

2李慧邹同华 主编. 制冷与空调实验教程. 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