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王少杰教授团队在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和《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连续发表研究论文,在结构抗震与加固方面取得新进展。
成果一:在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发表题为“Plastic hinge and damage mechanism of RC assembly column base joint with post pouring area”的研究论文。王少杰教授为通讯作者,2022届硕士毕业生乔德浩为第一作者。
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倒置外露灌浆套筒连接柱脚节点能有效解决注浆过程不可视、质量不可控难题,且前期研究表明该新型柱脚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Qiao et al., 2022)。课题组以前期研究为基础,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分析,进一步探明了带后浇区的该新型柱脚节点在塑性铰区的受力工作机制,建立了塑性铰高度、延性系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和数值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为该类新型柱脚节点的性态化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1. 预制柱和后浇区的等效塑性应变
成果二:在期刊《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发表题为“Weathering steel damper and its application: A case study for double-column piers”的研究论文。王少杰教授和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郑宝磊高级工程师为共同通讯作者,2023届硕士毕业生封文昊为第一作者,徐宗美副教授等参与了部分工作。
钢筋混凝土双柱式桥墩广泛应用于各类城市高架桥、输电线塔、引水渡槽等结构,长期服役过程中会因自身性能衰退或设计标准提高等原因致使抗震性能不足,开展低成本、耐久性好且便于后装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采用耐候钢加工制作阻尼器并开展性能试验,建立了考虑阻尼器损伤的可靠分析方法;以某双柱式桥墩为工程背景,开展耐候钢阻尼器在横桥向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为耐候钢阻尼器的推广和类似工程加固提供了有效路径。
图2. 耐候钢阻尼器力学性能试验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