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起步于1989年,1990年经山东省教委批准创建了水土保持专业,1991年开设水土保持专业(专科),199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开设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2000年我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同时,于2004年开始与森林培育学科合作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是多学科结合的交叉性学科,与生态环境安全和国土资源保护密切相关,对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复合农林业的发展服务。该学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我国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之一,我国生态环境亟待提升,其中“水土流失是头号生态环境问题”,以防治水土流失为核心的“水土保持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1年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历年来,水土保持一直是党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和目标。近年,水土保持相关机构不断增加,水土保持专业人才需求大量增加。
水土保持学科是生物学科(植物)、工程学科(水利)、环境学科(生态)、信息学科(地理)相交叉的综合型学科,具有鲜明的宽口径与广基础性,符合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为人才就业提供了保证;我校专业设置完善,便于本学科形成交叉、融合优势,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同时具有突出的生物学与工程学相融合的专业特色,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学与工程学知识与技能兼容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我国华东地区和淮河流域地区少有的具有培养水土保持专业高等人才的学科。学科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至2023年,共培养博士研究2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余人,本科生1400余人;历届本科生考研率在70%左右,位居全国同类学科的领先水平;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2022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学专业成为全国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专业,这又将为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水土保持学科现有教师11人,其中博士1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9人,其中45岁以下且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75%以上;教授占46%,副教授27%,讲师27%。高学历和年轻化的师资队伍,在教学、科研和开发方面充满活力,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方面有极大地潜力。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宽广、涉及(水土保持学、林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学、地理信息学、土壤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为宽口径、广基础、高水平、强素质的水土保持人才培养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目前本学科已经形成了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流域水文与水资源、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等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上述研究方向均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领域。
本学科紧密结合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开展研究,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部、水利部纵向及横向研究课题100余项,总经费2000余万元。本专业开设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省农业技术推广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3项,学会奖励多项;在国内外TOP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5部,主编教材8部。在北方土石山区的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库区水源林和旱地水保林的水文与生态生理特性、旱地水文水资源循环规律与集蓄利用以及黄河故道沙地治理等领域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正积极探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碳循环关系等前沿研究热点。
本学科设有水土保持林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等多个实验室和大量高精尖试验仪器;运管全国水土保持重要监测点1处、山东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1处;建有莱芜市栖龙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泰安黄前流域、淄博市淄川区峨庄流域、肥城市潮泉镇、泰安下港乡马蹄峪小流域等多个实习与科研基地。为学科科研、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过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中青年学者、资助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措施,本学科已初步形成一支由博士后和博士为主要成员组成的年轻化、高学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科梯队群体。师资基本概况见下表:
姓 名 | 性别 | 学位 | 技术职务 | 研究方向 |
张光灿 | 男 | 博士 | 教授,博导 | 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 |
张永涛 | 男 | 博士 | 教授,硕导 | 流域水文与水资源 |
高 鹏 | 男 | 博士 | 教授,博导 | 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 |
董 智 | 男 | 博士 | 教授,博导 | 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 |
张淑勇 | 男 | 博士 | 教授,博导 | 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 |
张荣华 | 女 | 博士 | 副教授,硕导 | 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 |
牛 勇 | 男 | 博士 | 副教授,硕导 | 流域水文与水资源 |
陈新闯 | 男 | 博士 | 副教授,硕导 | 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 |
安淳淳 | 女 | 博士 | 讲师 | 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 |
吴其聪 | 男 | 博士 | 讲师,硕导 | 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 |
李小倩 | 女 | 博士 | 讲师 | 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