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育
关于课程修读、选课、课程替代、补修、重修的相关说明
发布时间:2024-07-04 作者: 浏览次数:3332

 关于课程修读、选课、课程替代、补修、重修报名的说明




根据培养方案目前机电学院各专业本科阶段需至少完成总学分为170,大类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从大部分专业培养方案来看主要分为10课组(模块);建议同学每个学期登录教务系统对照自己的修读要求,查看自己课程的完成情况,有需要重修、补修的课程尽早安排修读。下面对必修和选修课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一下说明。

一、必修课

必修课(课程代码以BK-BS-开始的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例外)课程培养方案明确规定,必须修读这些课程而且课程代码也必须按照方案要求修读;这些课程是在排课的时候直接给植入系统的,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同学进行操作就会出现在课表里(每个学期大家可以对照自己修读要求查看课表是否有落漏的课程)。

部分同学因降低级、转专业、不及格重修等原因所修读的课程代码不是自己培养方案要求的代码的(这种情况查看自己的修读详情可以看到所修读的课程不在要求的必修模块中,而是显示在“其他”模块),需要进行课程替代(注:只有内容相近的课程才能进行课程替代),就是用已经修读获得学分的这个课程(申请表里叫“原修读课程”)替代为方案要求的课程(申请表里叫“互认课程”)。进行课程替代有两种情况,

1、原修读课程与互认课程学分相同或者原修读课程学分高于互认课程,登录教务系统进行课程替代申请;

2、原修读课程学分低于互认课程学分0.5分或者少于0.5分的课程需要写一篇关于本课程的论文(具体内容可以咨询任课教师,所写论文需找老师评一下成绩),并填写课程学分互认申请表(课程替代申请表.doc)。

举例说明:如果同学张三修读了课程代码为BK059003(机械制图与CAD)的课程,学分为3.0,成绩为82;但是培养方案要求其修读的课程代码为BK059036(机械制图与CAD)学分为3.5。填表课程部分内容填写如下图

带着论文以及申请表纸质版到开课学院办公室找教学秘书老师签字,并盖章后到1号楼415(教务处学籍管理科)进行课程替代申请。

二、选修课

选修部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专业限选课(课程代码以XF-开始的),目前大部分专业要求专业限选课学分满足15学分即可,这部分课程由各专业的专业主任会根据培养要求确定开设课程,不需要同学自己选择,也是排课的时候直接植入系统;这部分课程如果挂科了,后面的学期可以通过修读方案限选模块内的其他课程补够学分。另外一种模块选修课(例如课程代码XC-XY-XT-XJ-等开头的课程),对模块选修课都有明确的修读学分要求,需要同学根据自己的修读情况进行选修。

三、关于选课

每个学期进入选课阶段同学都有很多问题,关于选课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选课首先要仔细阅读教务处下发的选课通知,需要选课、退课的同学务必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操作。

2、同学在选择选修课程时首先按照培养方案要求的每个模块要求完成的学分进行选择,选课通知已列出选修课编码规则;大家按照这个规则完成自己每个模块的学分即可;修读完成后这个课程一般显示在该模块下,假如有的课程显示在“其他”模块,也可以计为这个模块的学分。

举例说明:有同学说自己选择的模块课程按照课程代码要求选择的,比如选择了XC- 代表创新创业模块的课程,修读完成后不在该模块显示,而是显示在“其他”模块,这个课程也可以计为创新创业模块的学分。

四、补修、不及格重修(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方可报名)

补修、重修报名是对必修课的一项增加课操作,必修课不及格需要重修的、转专业需要的同学,根据每学期《选课通知》时间安排可能会跟正选课同步进行重修、补修报名。注意不要跨校区选课,避免时间上的冲突)。同学务必认真阅读选课通知。目前补修、重修报名主要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学生补修报名操作说明.docx学生重修报名操作说明.docx)。

1、登录教务系统报名,重修报名提交后即报名成功;补修报名提交后任课教师登录系统审核通过即报名成功;务必按时登录系统进行报名。

2、极少数网上报名无法操作的课程(例如:因培养方案修改,目前开设课程与需重修的课程号不同)需要教务处教务科老师帮助添加,这部分课程等通知,按通知要求进行纸质版申请表填写按时提交材料,同学要填写增选课申请表(增删课申请表.xlsx),电子版发给班级负责统计的人,并打印纸质版找任课教师签字后交给班级负责统计表的人统一送到学院办公室教学秘书。

如果重修、补修报名所报的教学班是单独开的重修班(重修班课表届时会发给大家),系统报名不需要找老师审核,手动加课统计的纸质版也不需要找老师签字。

注意:系统报名找不到课程等原因无法报名的,需要填写增选课申请表;如果已经在系统里提交增加课申请,就不要再填写纸质版,免得因重复报名造成加课失败。

选课结束后以及补修、重修报名后务必及时查看自己的课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TOP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Copyright © 2023-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