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欢迎您! 学校首页 智慧校园
培养方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培养方案
作物学 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4-08-29 作者: 浏览次数:66

作物学 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901


一、学科简介及学科方向

(一)学科简介

本学位授权点从1986年开始招收培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方向博士研究生,1998年被批准为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是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区域粮食作物高质高效发展为导向的科学研究特色和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学科总体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在作物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作物生理生态等研究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

作物学旨在从基因型和环境两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上阐明并揭示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作为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学科,作物学研究的对象是大田作物、农田生态系统及与作物生产密切相关的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作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特征和机制;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相协调的栽培理论与技术;农作制度与作物可持续生产;作物信息技术及农机农艺融合理论与技术;作物基因、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和系统等多尺度信息化感知、挖掘、模拟、控制和利用技术;作物生产的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理论与技术;实现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理论与高效利用技术;作物遗传规律和基因挖掘利用的理论与技术;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培育理论与技术;作物杂交优势理论与技术;作物种子、种苗繁育理论与技术;作物种子、种苗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作物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等。

(二)学科方向

作物学一级学科包括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与技术、智慧农业4个学科方向。

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该学科方向以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区域布局、资源配置、精准设计、个体培育、群体优化、系统调控、集成示范为技术手段,开展耕作制度优化布局、作物生产理论创新、技术研发、区域技术模式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

2. 作物遗传育种:该学科方向以遗传学、基因组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遗传资源挖掘与利用、基因重组、人工诱变、杂种优势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重组技术、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田间试验与测试等技术为手段,开展作物遗传理论创新和育种技术研发,新种质创造和新品种培育。

3. 种子科学与技术:以植物遗传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传统种子繁育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研究作物种子发育生理与调控、种子生产、加工及贮藏、种子质量控制与检验的理论与技术。

4.智慧农业:以作物生理学、作物生态学、遗传学和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作物生产系统为对象,交叉融合农业大数据、农业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围绕作物生产全产业链条,进行作物生产精准化管控、作物表型与精准育种、农业智能装备综合应用技术的研究。

二、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培养贯彻质量第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要求:

(一)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三农情怀,勇担强农兴农和民族复兴大任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具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的进取精神和献身农业科学事业的崇高理想。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不抄袭、剽窃、侵吞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不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等。

具有作物学学科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科学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可以高效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身心健康。具有良好体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任务。

三、培养方式

 作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组指导下的导师负责制。以论文工作为主,注重学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同时注重强化博士生自我发展意识、求真意识、学术规范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按照学科方向成立由全体博士生导师组成的导师组,负责学科方向建设规划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参加导师组组织的上述工作是每位博士生导师的学术义务。

 导师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全面负责。要求由导师负责建立一个由2-3位相应层次研究生导师或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制定每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实习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间的指导关系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履行指导责任时,由学院负责按照相关规定变更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制4年,申请学位最长年限为6 年。

五、课程设置

 博士总学分18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14学分,学位课不低于12学分(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6学分),培养环节4学分。

 课程设置(详见附表1

六、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 4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教育1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学科综合考试与中期考核4个环节,每个环节1学分

   (一)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读期间需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鼓励进行墙报展示或做学术报告,要求每位博士生撰写总结报告,详细总结学术方面的收获,并由导师(或导师指定专人)签字审核。

 博士研究生须参加学术活动至少10/年。在读期间,博士生至少参加一次本学科的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鼓励研究生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加国内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每位博士生每学期在实验室或组会上进行文献研读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应不少于2次。

 中期考核和预答辩前提交相关记录,供审查。

   (二)实践教育

要求结合研究工作特点,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相关调研活动,接受实践教育,并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调研报告。在三年级末提交调研报告。

   (三)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在第二学期进行,须聘请不少于2名校外或校内相近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持或参加。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针对学科前沿和生产需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知识优势等来确定。要求博士研究生应在充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理论、技术、方法等进行客观评价,通过信息挖掘和综合分析,凝练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设,拟定论文题目,确定研究内容和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形成技术路线,设计试验方案。并公开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不过者,可限期半年重作,重作仍未通过者,跟随下一年级进行开题。

 文献阅读的质量要求: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部分要能够体现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并能准确地反映学位论文的主题内容。要求研究生必须全面、系统收集、整理国内外近年来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分析、筛选出与本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文献,并认真阅读和了解本研究领域知识的形成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形成选题思路。经与导师讨论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成熟的论文选题。

 文献阅读的数量要求:博士研究生查阅的学术期刊论文应该在200篇以上,国外文献要达到50%以上。近5年内的重要文献要达到60%以上,部分文献可以考虑从最早发表时期的经典文献开始。对于应用技术和方法类研究选题,还要进行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和专利文献的查询,并要求选题查新,以确保拟开发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开题论证:学院、学科或导师集中组织开题论证,在第2学期至第3学期完成;导师指导小组成员为论证专家组重要成员;专家组对选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思路与研究模型、可行性等重点论证,形成明确的选题评议意见与建议;研究生根据专家意见完善开题报告。

   (四)学科综合考试与中期考核

1.学科综合考试

 博士研究生的学科综合考试在第4学期期末前完成,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由导师组统一组织。重点考察博士研究生是否掌握了坚实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是否具备了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学术能力。该环节不具体设课,考核内容包括本学科的参考文献和书目外,还应覆盖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涉及23个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及综合能力。考试以综合题为主,考试成绩70分及以上为合格,考试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计;考试不合格者,随下一年级考试时进行补考。通过学科综合考试后方可申请答辩。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在第4学期期末前完成,以学术报告会的方式公开进行。具体时间由学院、学科、导师确定。

中期考核的目的是监督博士研究生回顾和总结研究进展、综合能力训练情况,及时了解和帮助博士研究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和专业学术能力发展。考核内容包括:论文中期进展情况,包括研究计划要点和调整情况、研究工作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计划、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等;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完成情况,包括检查博士生是否已完成了课程学习及资格考试、开题报告、论文中期进展、实践教育培养环节等。

 论文中期进展重点考核论文计划及调整情况(占10%)、论文工作进展及阶段性成果(占80%)、论文后续工作计划(占10%);论文中期进展成绩为百分制,60分及以上为合格(通过),不通过者限期重做,仍未通过者作延期一年处理并跟随下一年级重新进行中期考核。课程学习及学科综合考试、开题报告、论文中期进展、实践教育培养环节已完成且成绩合格者,才能通过中期考核。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论文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针对学科前沿和生产需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知识优势等来确定。要求博士研究生应在充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理论、技术、方法等进行客观评价,通过信息挖掘和综合分析,凝练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设,拟定论文题目,确定研究内容和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形成技术路线,设计试验方案。

   (二)论文规范性要求

 论文是申请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包括封面、版权页、目录、摘要、主体、成果、致谢、参考文献等部分。论文主体部分可分为四大模块,即文献综述、研究设计与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讨论与结论模块一般包括全文讨论、主要结论、创新与不足、研究展望等内容。论文撰写符合学校相关规范要求。

 论文中所有的数据均应本着遵循科学求实的严格要求,采用国际或国内公认的标准方法和操作规程进行统计分析,并标注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论文必须文句通顺、简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晰、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引用前人的观点及成果时应做到客观公正,并在文中一一标注;数据结果要使用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专业术语要采用本学科通用的书写格式,重要试验材料要给出相关标准的学术名称。图表清晰,而且图表标题及其指标等文字信息,均应同时用中文和外文标注。

   (三)成果创新性要求(博士)

博士学位论文应当在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创新性,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创新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研究思路与方法方面;学科理论与规律方面;关键技术与模式方面。

   (四)论文评阅与答辩要求

 学位论文完成后,应进行查重检测,查重通过后聘请同行专家评阅论文,论文评阅方式为盲评,盲评的方式由学校、学院和学科具体确定。通过评阅的论文方可组织预答辩和答辩。答辩时需出示相关的科研原始记录与图片等。

 预答辩是正式答辩前的重要把关环节,重点评价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学术水平、论文行文格式与逻辑性、宣讲流畅性是否达到规定要求,由导师组组织。预答辩未通过者不能进入正式答辩。

 申请论文答辩的成果条件、论文评阅、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要求等具体要求参见《山东农业大学学位授予实施工作细则》、《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办法》、《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答辩管理暂行办法》。

 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补充修改论文资料,重新答辩一次。

 没有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可申请毕业答辩。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且达到本学科学位授予标准(详见《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位授予基本要求》),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学博士学位,同时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获得毕业证书。



学院院长(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

附表1                

学院 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生课程设置

学科方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与技术、智慧农业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环节名称

课程/环节

英文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学院

学位课程

公共学位课

GB013003

 博士生英语

English for Doctoral Candidates

3

48

 一

 外语

GB020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Th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

2

32

 一

 马克思主义

G100001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

Academic Ethics and Essay Writing

1

16

 线上

专业学位课

B001001

作物科学前沿

Frontiers in Crop Science

2

32

农学院

B001006

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

Quantitative Genetics for Plant Breeding

2

32

农学院

B001002

作物学专题讨论

Seminar on Crop Science

2

32

 二

 农学院

非学位课程

专业选修课

B001005

植物基因组学

Plant Genomics

2

32

农学院

B001011

高级生物信息学

Advanced Bioinformatics

2

32

 二

农学院

B001008

现代种子科学与技术

Advanced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32

农学院

B001004

作物品质生理生化与测试技术

Physiobiochemistry of Crop Quality and Testing Techniques

2

32

农学院

B001003

作物生态学进展

Advance in Crop Ecology

2

32

农学院

B001010

高级生物统计学

Advanced Biostatistics

2

32

 二

农学院

B012008

光合作用研究

进展

Advances in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1

16

生命科学

学院

B010002

农业信息技术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t technology

1

16

信息学院

B001012

智慧农业研究进展前沿讲座

Smart agriculture research progresslecture

1

16

农学院

B012001

生命科学研究

进展

Advances in life science research

3

48

生命科学

学院

培养环节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1



实践教育

Practice training

1



论文开题报告

Thesis proposal

1


 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完成

 学科综合考试与中期考核

Comprehensive test and mid-term examination

1


 第四学期完成


 附:农学院制定的研究生发表文章一级学报名单:SCIEI收录刊物、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植物生态学报、遗传学报、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化学学报、营养学报、园艺学报、药学学报、土壤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植物分类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应用气象学报、应用生态学报、计算机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昆虫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病毒学报、微生物学报、中国药理学报、动物学报。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