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人才强国:认识·视野·责任
时间:2004.02.26
人才强国:认识·视野·责任

党中央、国务院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建国以来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会议全面深入阐述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揭示了人才工作与国家富强、与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内在联系,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才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党的领导视野的进一步拓展,也使我们高校的责任和使命进一步明确。

  认识进一步深化:从科教兴国到人才强国

  我们党对人才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充分反映和说明我们党对人才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

  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把握不够,以致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知识分子成为“臭老九”,教育和科技事业处于停滞状态。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到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进入20世纪90年代,教育、科技、人才问题日益成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1995年5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一再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求做好人才工作。

  2001年,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专门列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一章,首次将人才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2002年7月,中央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3年1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具体部署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回顾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问题的认识过程,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脉络,可以清楚地发现,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的逐步深化。

  人才内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什么是人才,人才的内涵是什么,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论。由于学历和人才紧密联系,人们一般将具有一定学历的人称为人才。1982年以来,我国一直把“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作为人才的统计标准,这对于开展人才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践表明,有学历或职称的不一定都是人才,有些做出一定贡献的人才未必有特定的学历或职称。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赋予人才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四个尊重”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其核心是尊重劳动,本质是尊重人才。按照这一理论概括,人才应当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

  2003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胡锦涛同志在这里提出的“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的衡量人才标准和“四个不唯”,进一步深化了人才的内涵。

  人才工作的思路进一步明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人才工作的具体思路和工作部署,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才工作的思路进一步明确。即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一起抓,开发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着重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科技人才三支人才队伍,突出造就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两高”战略重点,做到四个“不唯”,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可以成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

  视野进一步拓展: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

  党中央在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党管人才原则,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标志着我们党领导视野的进一步拓展,体现了我们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反映了党的执政意识的增强,标志着党的领导视野从管理干部拓展到管理各类人才。我们党现在已经是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是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作为执政党,不但应该管理党的各级干部,加强党和政权建设,而且应该管理全社会各个方面的人才,体现党对社会各个方面的领导,致力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党执政初期,党提出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的人才政策包含在干部政策之中,人才工作纳入党的干部工作体系之中加以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社会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改革开放前,绝大多数人才集中在公有部门,可以按照干部政策进行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各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很快,而且汇聚着越来越多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化。这些人才都是党执政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而传统意义上的干部管理模式又难以将这部分人才纳入管理范围。党如果不加强对整个人才队伍的管理,党的群众基础和党的影响力就会逐渐削弱,从而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因此,必须打破所有制、部门、行业、地域界线,拓宽视野,把人才工作纳入党的工作之中。

  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体现党对人才工作全过程的重视,标志着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拓展到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在党管干部的体制下,虽然我们党也重视人才工作,但工作的重心是从人才中选拔和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重点是在使用环节,相对来说,对如何培养和吸引人才工作重视不够,领导的视野和工作的视野都相对窄小,全面体现党的中心工作和历史任务不够充分。而党管人才,就要求不但要抓好人才使用环节的工作,而且要抓好培养、吸引人才环节的工作;不但要加强党政人才的建设,而且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体现党的领导方式的变革,反映我们党对人才工作的深化和拓展。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不但体现了党的领导视野的拓展,而且也体现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变革。如果说党管干部体现的是一种直接的“管理”,强调的是对干部也包括对人才的“管”,而党管人才体现的则是一种间接的“管理”,强调的是对人才的服务,而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管”字。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就是要重点做好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整合力量的工作;就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管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目的是要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把人才管好用活,为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优良的服务,保证各类优秀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责任进一步明确:以人才工作为强校之本

  教育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教育是实施人才强国的基础,开发人才资源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教育战线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担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增强做好高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而主体是抓紧培养造就一大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办好高等学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能力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但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仍然有不少差距。我们一定要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高校工作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加快高等教育创新,促进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作用。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一流大学之所以成为一流,最重要的是因为能够吸引、培养和造就一流的人才,特别是因为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近年来,高校人才队伍规模扩大,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但依然存在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目前还缺乏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因此,要把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作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和高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高校高层次人才特点的考核评估体系。要鼓励高等学校开展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培养创新团队。

  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更加重视高校办学的质量问题,把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来抓,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要继续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的经济、技术、教育、文化联系日益频繁,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通晓国际事务,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前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缺口是各类经贸人才、熟悉国际经济法律的人才、国际金融人才、善于创新的高新技术人才、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企业家以及其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进一步确立世界眼光,扩大与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来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加强党对高校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人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关键在党。高校的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学校党委一定要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责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管人才的原则,真正把培养好、吸引好、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做好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整合力量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为人才的成长和作用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人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