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深圳论坛2024于28日至29日在深圳举行,论坛以“新时代中国公共政策创新与国家发展”为主题,邀请政界、学界、商界领军人物和嘉宾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新时代中国公共政策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中国目前处在中速增长的中后期,增速应在4%至5%之间。中国作为后发国家所具有的追赶潜能和新技术革命仍可支持经济5年至10年的中速增长,其中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中国具有若干优势,重点是数字技术和绿色转型带来的增长机会。
加快转入“三支柱”经济新格局
刘世锦建议,应加快转入由发展型消费、人力资本提升、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组成的“三支柱”国民经济运行新格局,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振企业家和地方主要领导者这两台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的活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中国进入高收入阶段并持续稳定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
刘世锦还指出,为了稳定经济增长,防止价格和产量的短期内负向螺旋下行,有必要采取适度规模的刺激措施,但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要用“刺激加改革”的方法,理清思路,理顺关系,明确目标,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集中解决制约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扩大的深层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充分利用增长潜能和有利条件。
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要和改革开放结合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建堂在论坛上也表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成2025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关键在于把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和大力度改革开放更好地结合起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马建堂认为,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主要体现在降低央行系列利率和加大再贷款规模上。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要在大力度增加地方专项债额度、支持“化债”基础上,适当提高赤字率,继续较大规模发行地方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筹集的资金要较大比例地用于提高养老金、低保水平,以及已开工尚未完工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公共政策有效刺激改革发展活力
当天,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柏瑛在论坛期间发布报告《大国善策:新时代中国公共政策创新与国家发展》。报告指出,公共政策已经成为新时代推动中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有效刺激了改革发展的活力。中国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086.48万户,占经济主体总量的96.37%,十余年间增长超四倍。同时,全国各类组织近90万家,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超过1,100万人,资产总规模超过了5,800亿元人民币,充分表明了中国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巨大活力。这些跟公共政策创新密不可分,无论是经济领域的“放管服”和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还是政治领域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都极大激发了市场和社会的创新活动。
(原文刊载于《香港文汇报》2024年12月30日第A11版。)
原文链接:[香港文汇报]中国人民大学深圳论坛2024举行 专家:中国经济未来增速应在4%至5%